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上新民晚报巡访“红色基因”
本报专栏带动市民关注申城革命旧址
方翔 邵宁
  “自从新民晚报刊登《安义路63号:毛泽东人生转折点》文章之后,这两天来到我们这里的观众明显增多了。”1920年毛泽东旧居展馆馆长刘卫星兴奋地说,“一对年逾六旬的老夫妻特意带上报纸到我们这里,一边看介绍,一边还仔细和报纸上的内容进行比较。”

  刘卫星表示,以前有不少来参观的观众,只知道毛泽东曾在此居住,对旧居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很了解。新民晚报对旧居详尽的报道刊登之后,观众们的关注点也更有针对性。

  不仅是安义路63号,自“传承红色基因”专栏推出以来,不少市民开始越来越关注身边的“红色记忆”。11月29日下午,市委党校三分校教师周新普带领市水务局的一批学员走进南昌路100弄2号,在悬挂着“《新青年》旧址”铜牌的老房子前,进行现场体验教学,周老师详细介绍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在这里发生的大事,学员们认真聆听,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之路有新的领悟。

  71岁的赵文来先生在南昌路100弄2号住了40年,他一直是旧址的“义务讲解员”,也是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他介绍,晚报的报道刊登后,弄堂里好多居民过来谈论,大家倍感自豪。这两天尽管气温下降,仍先后有三四批市民,拿着新民晚报走进老渔阳里探访,追寻红色历史。赵文来也为他们进行了介绍。

  静安区文史馆馆长马菁苒介绍,现在许多市民和游客对于红色革命旧址都有浓厚的兴趣,除了像“一大”会址纪念馆这样著名的“红色地标”,1920年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陈列馆、刘长胜故居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期待新民晚报的相关报道,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红色基因”。

  上海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丰富的红色资源是上海城市的文脉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踏访革命旧址,寻找光辉足迹,感悟红色传统,激励奋斗精神。通过阅读“传承红色基因”专栏的方式,可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与传奇,对党的辉煌历史产生更直观和深入的体验。本报记者 方翔 邵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8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广告
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
带上新民晚报巡访“红色基因”
时尚滨江畔 风情弄堂画
中央结算公司 五大平台落沪
为推动中老友好作更大贡献
上海新添“绿色银行”
规范行政行为 优化营商环境
新民晚报要闻A02带上新民晚报巡访“红色基因” 2017-12-05 2 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