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南京艺术学院恢复招生之后,我幸运地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亲眼见证了“海老”从文革之后恢复工作、重新回到南京艺术学院任上的那段美好的光景。那时候,因为海老不是经常来学校,所以,每次到学校来都形成盛况。他给我们示范,我们在画室里把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的同学都站到课桌上看海老画画。
大学三年级的一天,教务处长李国杰老师告诉我,海老看到我写的文章,说很好。那时候我是南京艺术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在学报上发表文章的学生。此前一年,海老在江苏美术馆办了一个很大规模的展览。我看了展览之后除了至今都余波未平的震撼,还对海老的题跋特别感兴趣。尽管当时写海老文章的人很多,但都没有提到他题画的问题。在温肇桐教授的指导下,我写了一篇《刘海粟先生题画艺术浅识》,并在南艺学报上发表。海老看了我的文章以后就说要见见这个学生。海老就把我叫到西康路省委招待所,跟我谈了很多,都是鼓励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关于海老的艺术成就,以及他的为人、为师的风格特点,很多人都研究过。当然,对海老研究的论文数量很多,累积起来的文字也非常多,但我认为对海老研究的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我们对海老几十年的研究,基本上重点都是在史料收集方面,如何转移到对他艺术本体的核心问题上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问题。如何去挖掘深层的内容,以反映刘海粟先生这一代艺术家对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贡献。
我认为对于刘海粟先生的研究并不是指向他一个人的艺术和艺术发展,以及艺术成就,而是指向了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整体。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不管是艺术教育,还是艺术创作;不管是作为画家,还是作为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所走过的道路,正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一段历史。在这段历程中,研究的空白点还有很多。上个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百年巨匠”展览,展出了海老1955年的一件手卷《洞庭渔村图卷》(33.5×407.8cm),这件作品过去没看到过,出版物里面也没有,也没有谁提到过。恰恰是这一手卷对于我们研究海老在50年代初期的创作具有无比的重要性。通过这件作品,我们了解到海老没有脱离这个社会,他反映新中国新题材的作品也曾经在美术舞台上出现,但是,他的表现不突出,他没有得到当时主流美术界的重视,或者当时在艺术选择中并没有选择刘海粟,包括像林风眠这样的画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非常努力,但他们对于题材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画法和风格,与这个时代之间还是有差距,不像那些从解放区过来的具有革命血统的画家那样能够非常娴熟地理解和表现一些新的题材。包括潘天寿画的《踊跃交公粮》等等,这些画家的作品都没有被重视。虽然,他们在一个短暂的时期之内非常努力。我认为努力了以后不成功,这不重要。但是,他们努力了,我们要对他们的努力给予一种特别的尊重,要客观看待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努力。我们要研究他们努力的过程,研究他们曾经对新美术史的贡献是什么,以及他们的影响在哪里。
对于刘海粟先生这一代艺术家的研究,我们可能还需要有更多的发现。因为确确实实他们在几十年来画了很多画,不仅仅是今天展示的这些作品,或者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或者是各个美术馆里珍藏的那些作品,可能民间还有很多没有被发现。
在这个展厅里有一张油画《四行仓库》,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和抗战初期上海著名战役是有关联的。国民党军中画家中也有同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表现方法中,海老画得很平和,看不到硝烟,也看不到残垣断壁,但人们会想到1937年10月底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想到“八百壮士”。海老为什么在战事之中或稍后画这张画?他的用意在哪里?这张画的表现和海老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也指向了某些人对一些问题的质疑。对于刘海粟先生这样的画家,他们既为艺术而艺术,但也没有游离在时代之外。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还有很多欠缺,正是我们今天需要检讨的。像海老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反映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全部过程。因为他的高寿,他的见证,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重要个案。
当我们今天回首海老的艺术,包括我们回首十年之内海老的展览,每一次展览的深度对于史料的挖掘,都有很大的不同。去年在海老诞辰120周年的时候,我有幸和刘蟾、张安娜去纽约,做了几场活动去推广海老的艺术。这一系列的工作是这么多年来对海老艺术推广工作之一二。
不久前,“沧海一粟——刘海粟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因为2006年海老诞辰110周年的时候,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展览,那个展览也有研讨会,今天和十年前的差异在哪里?显然,10年以后这个展览的布展比原来更考究,展出的展品数量更多,展出的规模也更大。而我们对于海老关注的热度显然也比以前要高。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努力和深入。因为这些努力,才有可能把海老的艺术推广到公众中去,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中国这位伟大的画家曾经为20世纪中国美术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于海老的认识也在加深,也会有所不同。当然,所有这一切都希望各位专家去共同努力,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