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徐家汇附近,衡山·和集不仅是这一带新的人气中心,更是一个为文创工作者设立的展示和沟通平台。衡山·和集的整个聚合空间由四栋经改造的租借老建筑组成,创意总监令狐磊以白、黑、红、蓝四色命名它们。这里看似是一个书店,实际上,来这里的人不仅会选择看书、看杂志,还会看各种文创工作者布置的小型展览,或是听一听带着这些文创工作者最真实、最鲜活思想观念的讲座,也可以在这个类似于书店的空间里发个小呆,找个僻静处对着笔记本电脑埋头工作,抑或是约三五好友一起喝个咖啡,顺便凭着眼缘买几件来自于独立设计师的最新限量款,以及由买手从各种设计好物中挑选出来的精品生活杂货。
按照令狐磊的话来说,未来可能生存下去的实体书店,应该是一个在美的形式下,提供内容和信息、构筑生活方式的聚合空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衡山·和集不只在经营出版零售的业务,也提供了让各种文创工作者在线下和人们发生面对面地交流。曾经在传统纸媒工作多年,了解令狐磊的人都知道他有很浓厚的媒介情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衡山·和集让他感觉自己仍在经营“媒介”:用好内容换取客人更多时间,同时也为上海的文创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衡山·和集几乎每周都有讲座、放映和读书活动,位于三楼的可变空间经常被热情的观众和读者挤得水泄不通。据工作人员称,除了一小部分媒体和活动特邀嘉宾之外,这些观众都是自发而来的。
与此同时,衡山·和集也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创工作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比如,独立策展人顾青就时不时会在这里办展。之前,她引入了日本传统手艺的广田哨子玻璃制品。而最近,她与碧山项目等联手,在衡山·和集以“在地好物”之名举办集合展览,将国内更多不为人知的传统手工艺带到大众面前。尽管和一些产值动辄千万上亿的文创公司相比,衡山·和集的产值体量不大,但是它却极为真实地反映了这座城市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上海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重要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