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出狠话威胁
联合国大会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认定任何宣称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和行动“无效”。包括除美国以外的其他4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128个国家投了赞成票,以色列、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马绍尔群岛、汤加这8国跟随美国投了反对票。美国的铁杆盟友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此次并没有与美国“站在一起”。
任性的特朗普和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之前做出了任性而幼稚的举动:放狠话。19日,黑莉女士群发邮件给180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要求他们支持美国,并称会盯着这次投票,“记下每一票”。特朗普更在20日直接放话说,对于接受美国援助却反对美国的国家,将减少经济援助。他以一贯傲慢的口吻表示,“让他们反对我们吧,我们就能省下很多钱,我们不在乎”。
讽刺的是,就在日前颁布的特朗普版《国家安全战略》里还以一种自相矛盾骄傲阐述了对外援助的原则,“我们明智地开展对外援助,根据目标调整方式,带着一种坚定的信仰:我们改善他人的生活,与此同时为了一个更安全而繁荣的世界创造条件”。
128国对美国齐声说“不”,这是美国不得不面对的双重失败:一方面,联大决议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代表了国际社会大多数意愿,政治影响力不可低估。美国倘若一意孤行,就是在“与全世界为敌”。
另一方面,投票前诸多威胁并未产生效果,128:9这个结果,对于长期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国的威信,堪称“一万点的暴击”。无怪乎有网民留言说,“几十年努力赢得的尊敬,几秒钟内就给特朗普丢光了”。
中东博弈继续
尽管在投票中失败,美国仍将继续以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为抓手,撬动中东各方博弈。对中东国家而言,即便这次携手反对美国,但它们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卡塔尔断交风波未平、伊朗问题未决、叙利亚战局未定以及在这次投票前后土耳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诸多外部因素,都影响着这些国家在处理耶路撒冷地位、对以色列关系等问题上的态度和目标。
对美国而言,不管特朗普如何生气,所谓“减少援助”,也只是一句气话。每一个美国政客都知道,“对外援助”从来就不是总统所说的“慈善行为”,而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一种“交换”。身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特朗普应该深谙此道。以足够诱人的“援助”条件,分化中东诸国,换取一些国家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绥靖,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
因此,特朗普手中的牌还有不少。如他的竞选集会上播放最多的滚石乐队《你不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所唱:你不能总是得到你想要的,但经过努力,你能得到你需要的。
“得到”须付代价
历史证明,任何一次绥靖,带给世界的都不是和平,而是更大的伤害。要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就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申博所说,“两国方案”是唯一的正确出路。
可是,在特朗普看来,“两国方案”这条路充满荆棘、无利可图,他要的是眼下的胜利,可是却偏偏忘了:当你一心想成为眼下的成功者,也许会失去历史和时间,甚至成为历史的囚徒。后人回顾这段历史会发现,特朗普宣称“不在乎”的这次联大投票意味深长:这发生在他威胁并且最后退出《巴黎气候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一系列“胡作非为”之后,世界终于不再忍气吞声。
特朗普也许并不知道,尽管滚石高唱“经过努力,你能得到你需要的”,但词作者的言下之意是,你得到的,必然是以某种代价换来的。现在和未来,特朗普每一次任性妄为的“得到”,代价都将是世人用实际行动对所谓 “公平正义民主”的美国精神一次又一次的掌掴。 本报记者 吴宇桢 卫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