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访作曲家许舒亚
~~~——访作曲家许舒亚
~~~——访作曲家许舒亚
~~~——访作曲家许舒亚
~~~——访作曲家许舒亚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变“码头”为“源头”
——访作曲家许舒亚
朱渊
  昨晚,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启幕。陆在易、许舒亚、龚天鹏老中青三代作曲家共同启动了象征音乐力量绵绵不绝的节拍器。紧随其后,开幕音乐会《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音乐会(海上新梦Ⅻ)》举行全球首演,八部风格鲜明各具特质的交响作品,让人领略了八位作曲家的非凡实力。

  作为这台音乐会的艺术总监,上海音协主席许舒亚已忙了大半年,从召集创作人才到确定创作题材,既要尊重作曲家内心意愿“自由选题”,也要顾全整台音乐会的风貌和气韵,还要协调大家的步调和节奏。让他欣喜的是,选人并不难,上海作曲方面的人才并不少。

  最终参与此次创作的八位作曲家中,既有上海本土音乐家许舒亚、徐孟东、叶国辉、周湘林、陈牧声,还有北京和天津的作曲家秦文琛和徐昌俊,以及旅奥作曲家黄霭琳。许舒亚颇为自豪的是,八位作曲家中,七位都是“上音出品”。而唯一一个例外——黄霭琳,也和上音有着很深的渊源。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受瞩目的软实力。这台音乐会是中国音乐家将中华创世神话内容付诸于交响乐创作的首次尝试,许舒亚说:“能汇聚这么多作曲人才,发挥的是我们上海‘码头’作用,而看着这些烙印‘上音基因’的作曲人才能在现今音乐界发光发热,让我们看到上海要做文化源头的决心和实力。”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际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家装专版
扫一扫
上港新家:浦东足球场上午破土动工
用西方交响表达中国元素
变“码头”为“源头”
解静娴 会开飞机的钢琴家
新民晚报文体汇A07变“码头”为“源头” 2018-04-28 2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