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不好当,节奏快、压力大,工资不高,但应彩云从工作之初就一直有一份情怀——要让幼儿教师获得社会认可。这份认可并不简单,最先、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认可。“随时能和孩子们玩在一起,要能陪睡、喂饭、洗尿裤,无论何种状态都能张开双臂迎接他们……”应彩云觉得,好的幼教要有爱孩子的“本能”,要“懂”孩子,除了爱心,还得专业,才能呵护好幼儿的成长,才能“将一辈子受用的根本埋藏于孩子心田”。
应彩云曾遇到一个孩子,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而与同龄人在认知上有很大差距。“第一次吃杨梅,他对我说:‘老师这是沙子吗?’第一次走过桥,他说:‘哇!怎么这么有趣!’这个5岁的孩子错过了2-3岁应该经历的多感官学习,如果放任下去会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应彩云很着急,于是她和家长“较劲”,写了近2000字的孩子行为分析给家长,主动提出周末给孩子“补课”,专门陪孩子触摸、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年后,这个孩子终于可以跟上同龄孩子了。应彩云认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非常重要。“3岁孩子怎么逗,5岁孩子怎么玩,不同年龄的孩子就连上厕所都有大讲究,这其中各有门道,都是专业的体现。”
应彩云的课堂,永远能令人眼前一亮。她会带着全班孩子夜宿幼儿园,观察月亮之美;她钻研教室墙壁布置一整年,出版专著;她琢磨孩子的阅读需求,主编的《情景阅读》系列绘本以每年再版10万册的数量发行。她并不吝啬自己的经验,每年向全国、全市各地教师开放几十次教学观摩课;她在网络上的教学视频点击量超过80万次,专著《云淡风清》4次出版,写给教师们的《上海托幼》专栏坚持了9年。每个周末,她还奔赴全国各地讲学、交流,为的是把自己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成就感和宝贵经验传递给更多年轻教师。她还为后辈搭建平台,近年从“应彩云名师基地”“应彩云工作室”等平台走出的年轻教师中,已有5人成长为上海市特级教师、4人成为全国各省特级教师、超过50名学员开设区内名师工作室、11名学员完成个人教育教学专著。
曾经有一位研究生在清华大学一论坛上问应彩云:“应老师,您有如此成就还带班,是为了研究课题吗?分享一下课题研究好吗?”应彩云的回答非常简单:“带班就是为了教小孩。”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