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到我这个年龄,已经过了看好莱坞大片冲动的年纪了,但是,我仍然忍俊不禁地要为新近上映的《碟中谍6》点个赞。
惊险片一般表现人们在异常情况下经历的各种奇特情境,其特点是情节紧张、富有悬念、引人入胜。或者说,一部好的惊险片,必须得有戏,得讲节奏,得出非凡人物。《碟中谍6》的成功即在于,类型各要素万事俱备,要啥有啥。
先说戏。影片延续上部剧情:被阿汤哥抓捕的大反派所罗门,成功越狱后卷土重来,将2枚核弹安插在克什米尔山区,只要炸弹引爆,周边大部分国家水源会遭到污染,1/3人口将因此丧生——一场惊心动魄的末日危机就此上演。以亨特为首的小组除暴安良,为的是伐罪吊民。于是,我们看到了万米突降、楼顶飞跃、摩托狂飙、近身肉搏、街道卡箍、隧道恶战等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大戏”。这些大戏,波澜起伏,环环相扣。最后一场悬崖决斗,直升机追逐、机身直吊、360度旋转、双机对撞,外加徒手攀岩、崖顶格斗、扭打坠落、最后一秒钟解救,在悬岩峭壁之间上演了一场生死决战。近年看惊险片,故作姿态的不少,牵动人心者当以《碟中谍》为甚。
次说节奏。有人以为,惊险片只要一味亢奋紧张便能夺人魂魄,殊不知,艺术是最讲究节奏感的。有时外紧内松,有时内紧外松,方能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造就艺术的至情境界。《碟中谍6》的巧妙正在于此:亨特作为铁面英雄、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置生死于度外,但却意绪绵绵、情爱甚笃,既割舍不掉对前妻茱莉娅的歉疚牵挂,又不时为后妻伊尔森的使命担忧,甚至由于顾忌好友卢瑟性命,导致制造核武器的钚元素落入歹徒之手。这些情感元素的渗入,既使人物个性更加丰腴,也平添了剧情的跳跃与起伏,使之产生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效果。沃克人高马大、仪表堂堂,和亨特同为情报探员,本为协助亨特而衔命同往,表面上英勇无比、义正辞严,实为渗透进CIA的恐怖分子,两人各怀心机、同床异梦,造就波澜不断,好戏连台,让观众惊喜不断。这种由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人物角色设定而产生的节奏变化,反转奇崛,自然而然。有些桥段的处理很能见出编导的匠心。如洗手间近身肉搏一场戏,先是营造一触即发、一招制敌的顺水局;然后是手机被摔烂、外人闯入嬉闹的囧迫状;再后是歹徒清醒过来后将二人轻易制服的反转;最后是女特工伊尔莎神兵天降的再次反转。有来由,有波长,放得开,收得拢,一气呵成,令人称道。
再说人物。作为一部延续了20多年的惊险片,最大的看点自然还是人物造型。汤姆·克鲁斯从而立之年一路演到天命之年,可以说是把全部青春都贡献给了这个超级大IP。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一个消费当道、价值颠覆,有点小业绩就可以摆谱的年代,50多岁的阿汤哥还呕心沥血,不用替身,亲力亲为,不得不让人对他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钦佩!据介绍,在开场秀中,亨特从25000英尺高空跳下,2000英尺超低空开伞,以时速250公里的速度下降,已达到实战军事级别难度。而为了捕捉日落景色,每天只有3分钟的时辰拍摄这一场景,训练加实拍,阿汤哥一共跳了106次,成为第一位在电影中亲自完成这一超难特技的演员。其所经所历、所作所为,哪里看得到一点好莱坞大牌演员的影踪,何处去寻国际大明星的印迹。由是,阿汤哥塑造的角色大获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