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座“城市会客厅”今年陆续启用
英语、日语、韩语等多语种旅游册供游客免费领取,周边知名景区(点)实景图在屏幕上滚动播放……记者走进黄浦区外滩综合旅游服务中心,看见工作人员正用英语解答一名外籍游客的咨询。随着自由行、背包客的增多,母婴服务、紧急救助、多语言服务等人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今年年初,上海将提升20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本月底,15座多功能、智慧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陆续启用。进口博览会举行前夕,这20座旅游公共服务中心将全部投入使用,覆盖机场、火车站、黄浦江滨江等游客集中区域,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座座“城市会客厅”。
游客在游轮上欣赏两岸风景,如何才能“读懂”岸上的风景?本月底,“上海品质生活”APP和小程序即将正式上线,运用人工智能、多语种互译等最新技术,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信息。今后,游船上的游客通过拍照识别建筑,便可“阅读”岸边一座座历史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岸上的游客通过APP,可以获取餐饮、交通、多语种翻译、便民服务等信息。
探索邮轮“多点挂靠”吸引国际游客
去年,上海邮轮旅客吞吐量将近300万人次,其中,出境旅游的游客规模很大,到访游客数量占比较小。上海既要打造好邮轮母港,还要加大邮轮访问港建设。境外游客乘坐邮轮来上海,有望在周边城市的国际邮轮港停靠、上岸观光。为促进上海邮轮入境旅游,目前,上海市旅游局正会同市交通委和市公安局,共同探索打造“多点挂靠”的邮轮旅游模式,通过与国内多个邮轮港口城市联动,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
据悉,上海将发布第一份关于加快推进邮轮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强邮轮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加大港城一体化打造,带给邮轮入境旅客更好的码头及岸上旅游体验,并探索推动多国多母港邮轮定班航线发展等。
首份促进入境游发展意见将发布
上海是外国游客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上海旅游节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影响的节庆活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F1大奖赛等一批商旅文体活动时尚多元、精彩纷呈,有力提升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成为海内外游客喜欢上海的理由。
即将开幕的2018上海旅游节,将举办以外国游客、国际社区居民、国际学校学生等为目标人群的旅游节庆活动等,带动入境旅游的展示效应。本届旅游节将有28支境外表演团队和欧盟、加拿大魁北克的两辆花车参加开幕大巡游活动;举办一系列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比如,华漕“国际家庭日”嘉年华活动,通过国际学校联赛、国际设计师市集、非遗文化展示等形式,让外国人深度体验中国文化,展现多元文化的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将发布第一份关于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包括上海将打造一批宜漫步、宜休憩、宜体验的开放式景区,加大丰富入境旅游供给;加大国际顶级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引入力度,扩大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节庆、赛事活动的海外影响力;用足用好免签入境、过境免签、邮轮入境15天免签等政策,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