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反对力量不小
安倍2006年曾就任日本首相,一年后辞职。2012年他赢得党内总裁选举,并通过众议院选举再次出任首相。2015年总裁选举中,没有竞争对手的安倍不战而胜。今年选举安倍或将赢得80%左右国会议员选票和半数地方票,连任没有悬念。
这一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除了安倍外,还有前自民党干事长石破茂。这是石破茂第三次参加总裁选举,他在2012年选举中曾输给安倍。今年他明知道仍然会输,但还是坚持参选,并提出“要恢复民众对政治的信任”,直击深陷森友、加计学园丑闻的安倍的软肋。而自民党新星、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小泉进次郎在投票前突然表示支持石破茂。
“这说明自民党内依然存在着一股不可小觑的反对安倍的力量。”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表示,安倍虽然能够赢得选举,但是党内这股反对力量将在他今后的执政道路上设置不少障碍。
中日关系寻求突破
尽管安倍自认为经济成绩单亮眼,但安倍经济学已是强弩之末。吴寄南指出,日本股价上涨靠的是难以为继的超级量化宽松政策,40%股票在日本银行手中,股价虚高成分大。原本计划在2019年10月上调的消费税已经推迟两次,如今很难找到再次推迟的借口,一旦实施将令日本消费萎缩,东京奥运会提升经济的效果也已透支。而在外部,世界经济存在下滑的可能,也会对日本经济造成影响。对此,安倍难有对策。
在外交方面,安倍可谓历任日本首相中最下功夫的一个,但依旧缺少一份靓丽的成绩单。由于“慰安妇”和领土问题,日韩关系处于温吞水的状态。面对俄罗斯,尽管安倍与普京也见过数次,但因为领土纠纷未解,他难以接手普京递来的和平条约这颗甜枣,日俄关系难有起色。日美关系方面,尽管特朗普上任后,安倍与他26次通话、4次见面、3次打高尔夫,但特朗普仍把矛头对准日本,要求改变美日贸易不平衡的局面。
吴寄南认为,安倍可能尝试在对华关系上寻求突破,希望在对抗美国的贸易攻势上与中国成为同盟军,将提升日本经济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毕竟在华日企多达33900家,远远超过日企在东盟和美国的数量。
另一方面,新版《防卫白皮书》再次渲染所谓“中国威胁”、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闯入南海演习等,说明中日关系消极因素依然存在。“中日关系改善究竟能走多远还有待观察。”吴寄南说。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