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通,不只是无人驾驶,在交通管控、智慧物流等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驾驶四道题
从汽车发明后的近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汽车的无人驾驶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大企业各显神通。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多采用循序渐进的功能组合自动化或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模式。新型汽车厂商和互联网巨头则发挥自身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方面的优势,追求一步到位、无人干预的完全无人驾驶。
据介绍,目前的智能驾驶技术,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在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涉及车道线识别、行人识别、车辆识别、物体识别、标志识别等多方面识别技术。同时系统还需对复杂天气下的道路特殊情况做出应对,如下雨天时积水反光、雪天遮挡车道线等。
要实现无人驾驶,“聪明”的汽车需要答对四道题:我在哪里、我周围有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要怎么做。
中国企业正攻关
近两年来,中国企业不断传出“智能驾驶”领域新突破。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主论坛中,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虹表示,今年6月底,上汽成立了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在智能驾驶领域,上汽已完成两代无人驾驶整车平台开发,测试总里程超过7万公里;并获得国内首张测试号牌。商汤科技去年底与本田联合宣布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发力适合乘用车场景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近期,搭载商汤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车已在临港上路测试,研发正在逐步按计划进行。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天雷在分论坛上表示,他们在港区做的无人驾驶车已开始运行,原来的驾驶员会作为安全员来辅助系统……
商汤科技副总裁劳世竑告诉记者,“就目前的势头来看,中国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更高的一般道路状况以及各个企业的探索实力,都能够推动中国迈进全球智能驾驶发展的前列。”
美好未来在眼前
实现零排放、零伤亡、零障碍的未来交通,光靠车“聪明”还不够。百度宣布今年底正式开源Apollo车路协同方案,让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全面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的智能路网,迈出智能交通建设的关键一步。创始人李彦宏表示:根据测算,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5%的GDP损失是交通拥堵产生的,平均每个司机一年可能有100个小时处在交通拥堵状态当中,另外还有30%的时间用来找停车位。但是现在自主泊车可以帮你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节省寻找停车位的时间。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在未来,人工智能还将大大改善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提升出行效率。“下一次再到公司上班,把车开到大门前面,自己下车,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管了,这将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 见习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