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带娃两不误
在两排长条桌上,整齐摆放着做月饼需要的各种食材、工具,有20位全职妈妈参加了此次活动。“这都是全职妈妈志愿者们事先准备好的,平均每月一次的活动大家都很期待,很多人都主动举手要求当义工。”孙洁,一名80后,也是一名“新晋”全职妈妈。“我自己在生孩子之后也碰到很多困惑,有时候教育孩子也很抓狂,很希望能有和其他妈妈交流的机会。”她说。
“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职场女性加入到全职妈妈的行列。仅浦兴路街道,据不完全统计,就有近7500多户家庭中有全职妈妈。为此,全职妈妈沙龙通过搭建一个平台,让妈妈们走出来,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遇见更好的自己。
在活动现场,一位1985年出生的“新上海人”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是第二次来参加活动了。“这里的活动内容比较符合年轻妈妈的胃口,有时候孩子在附近参加培训班,我就来参加活动。活动中不但能掌握新技能,还可以交到新朋友,大家还约了下次一起组织家庭派对。”
“梦想菜单”花样多
因为广受欢迎,孙洁的全职妈妈项目入选了浦兴路街道第一季“家门口”公益服务微项目,由政府购买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服务。
记者看到,这个公益微项目列出了今年的“梦想菜单”,每月一个主题,举办一场活动。其中包括:“美食是最好的治愈(DIY快手小食)”“于浮生半日之闲,领略精致美学(DIY永生花家饰)”“转角遇见更好的自己(玩转滤镜APP)”“我和老公有个约会(DIY数字油画)”等。
在活动现场,孙洁的丈夫奚先生也来当义工。他告诉记者,一开始自己并不支持妻子的活动。他是一名程序员,平时加班较多,周末还要帮妻子一起搞活动。看到妻子又要带孩子又要组织活动,十分辛苦。但看到参与的妈妈和孩子们满意的笑容,觉得吃些苦受些累都是值得的。
在活动中,全职妈妈们不但找回自信,还反哺社区做贡献。她们参加了公益市集,把自己做的东西在市集上出售,销售所得的善款支持社区公益,成为社区的重要一份子。
近年来,浦兴社区不断拓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2017年11月,首次发布了涉及为老服务、儿童与青少年服务、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家门口”公益服务微项目资源清单》,并成功引入了12家组织的13个项目。项目实施一年来,有效回应了青少年素养教育、环境治理、老年人健康等方面的社区需求。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