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被称为“蓝海”产业,国内外涌现了一大批以大数据为依托的创业公司。然而,敢于真正挑战大数据底层技术领域的并不多,上海星环科技就是其中一家。尤其在国内,它是唯一不依赖国外开源软件、自主开发源代码的数据库企业。
自主创新没有任何捷径
2013年,孙元浩以软件研发负责人身份从英特尔中国公司离职,与几位伙伴创办星环科技。从十来个人的团队到如今500多人的规模,孙元浩从未遗忘初心,更有技术宅的浪漫情怀。正如用小说《三体》里承载着延续太阳系文明希望的飞船“星环”来命名公司一般,他对创新始终抱着冲动和激情。
“一方面从信息安全角度,中国需要自主可控的基础软件厂商,另一方面中国数据量非常巨大,数据应用的复杂度和数据量都需要有本土公司用全新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正因如此,从创业之初起,我和团队一直都坚持大数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发展路径。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孙元浩说,底层架构的基础软件是硬碰硬的竞争,任何捷径都不会成功。
中国技术摘得“世界第一”
目前星环科技主要聚焦大数据平台与人工智能平台,是新一代信息产业中最被看好、前景最广阔的细分领域之一。“不同于针对个人客户的数据产品,企业级数据库的客户非常专业,技术门槛高,竞争也异常激烈。”孙元浩说,“但是,也别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想得太高大上,它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星环科技曾为养殖业研发过“猪脸识别”技术,即利用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能力监控猪的体征,判断猪的健康情况。
在不久前闭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星环科技作为底层数据平台的项目成果,一亮相就得到交口称赞,这和近年来星环科技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密不可分。
对自主创新的重视,让星环科技的大数据平台摘取了一项“世界第一”。今年5月,星环科技大数据平台TDH成为全球首个通过TPC-DS基准测试官方认定的大数据平台,打破了这一数据库领域设立12年来无人通过的最高标准基准测试纪录。此外,星环科技多项技术达到领先国际同行1到2年的水平,率先进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大数据3.0时代。
打“上海制造”高科技品牌
孙元浩说,公司成长离不开上海各级政府和方方面面的扶持。漕河泾开发园区在办公场地租赁、专利和商标申请、园区入驻企业之间合作等多方面提供了帮助,徐汇区在创新服务等方面给予了不少补贴,政府还解决了星环科技初创成员的落户问题。
但他也坦言,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星环还是有不少成长的烦恼。“基础软件对研发的依赖性很高,研发投入很大,回报周期很长,目前为止公司还未盈利。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坚持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近2亿元,研发人员更是占到公司成员的80%。”
习总书记的讲话给孙元浩吃了定心丸,未来他已经有了新的目标:依靠上海丰富的软件人才储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希望星环科技成为上海制造的“科技硬实力”代表,不仅在国内实现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全面落地,也能获得更多海外认可。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