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朱国顺
  本报记者 朱国顺

  到中国去,到上海去,到进博会去!

  创建微软的比尔·盖茨来了、苹果的库克来了、欧莱雅的安巩来了、福特汽车的韩恺特来了、汇丰控股的杜嘉祺来了,与他们一起的,还有来自五大洲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领袖与代表、3600多家世界代表性企业。

  浦江璀璨夜,嘉宾聚盛会。

  今天在上海揭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形成强大的磁场,凝聚着全球的关注。磁场的引力,来自于进博会与众不同的开放模式,创造出异极相吸的巨大效应。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以“开放”为特征的进口博览会,前无古人、从无先例。

  在从古至今商品交换的普遍惯例中,让自己的产品更多被交换出去,获取更多交换价值,常常被视作天经地义。但随着生产能级的提升与产品交换的高度繁荣,商品交换所产生的边际效应正在面临挑战。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骤降41%。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数据,也在多年增长后出现了下滑的倾向。以出口为特征的贸易方式,越来越成为增长乏力的“红海”。逆全球化行为屡屡出现,又进一步阻碍了贸易推进发展的动力。以美国为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不仅使美国今年9月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环比增加1.3%,达到540亿美元,对进口设置的障碍,也让美国自己“腹胀难耐”,芝加哥交易所大豆价格跌到8.5美元每蒲式耳的历史低点。

  “红海”之上,世界期盼发展共赢的“蓝海”新航路。

  大国的担当,在于高瞻远瞩、洞察未来。新航路的开拓,在于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以扩大进口作为关键词,史无前例。这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也是让人民获取更好商品、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重要行动。

  在今天上午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强调说:“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砥砺前行,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同时,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习主席以上海为例,解读了开放的意义:“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

  习主席说:“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新时代,共享未来”。

  开放,将绘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最美图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A03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A04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A05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共享进博会
   第A10版:共享进博会
   第A11版:共享进博会
   第A12版:共享进博会
   第A13版:共享进博会
   第A14版:共享进博会
   第A15版:共享进博会
   第A16版:要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综合新闻·国际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要闻
中国将在五方面加大开放力度
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把握中国发展机遇 深化经贸合作 实现共同繁荣
报头
新民晚报要闻A24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2018-11-05 2 2018年11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