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饭局多,有句很经典的话,在哪里吃、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一起吃。这句话,用在相亲上,貌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哪里谈、用什么方式谈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谈!
“相亲巴士”刚上路时,据说吸引了500多人报名,经过挑选,约有150人参加,年龄在23至36岁之间,男女比例为4:6。按照“规则”,全程12个站点,年轻男女可自由选择任一站点上车,与心仪对象交流,坐5站后下车。听起来蛮浪漫的一件事。分析一下,自由选择站点,不难;坐5站下车,也不难。难的是遇到心仪的对象!
据说“相亲巴士”开出第一天,有一女子在徐家汇站上了车。环顾四周发现,10多人里只有4名男生,剔除年龄条件,合适的仅剩下一个。多令人失望啊。于是期望后面站点能多一些男生上车,结果上来的大多是和她抱一样心态的女生!
男生本来就少,再剔除年龄不合适的,再剔除外地人,再剔除没房子的,再剔除职位比自己低的,再剔除工资比自己少的……天哪,没人可选啦。又郁闷了一回。
找对象如同买衣服。如果是瞎逛逛,看见一件合心意的,一试,挺好,就入手了,过程很轻松,很享受。但如果是已经有裙子了,想配个小上衣,这件小上衣随你怎么选,走断腿也选不到。如果上次买过一件了,想买一件和上次一样好,一样便宜的,难度系数就更高了。
一位多年来一直组织联谊会的老“红娘”说,外地人找对象容易多了。一开联谊会,对上眼了,就开始谈。没房子,不怕,以后可以买;没户口,不怕,居住证也可以转户口。两人一起打拼,苦中有乐。反观本地人找对象,男方没房子?不行不行,没房子怎么结婚;房子贷款还没还清?不行不行……妈妈啊,姨妈啊,一大堆主意。一大堆过来人的主意,弄得小姑娘没了方向。左挑右选,挑得热情没了,心也凉了,年龄长上去了。
开出“相亲巴士”的一个原因是,现在小青年社交圈子太小,单位又不兴办联谊会。其实,小青年可以试着参加公益活动,一些公益组织隔三岔五组织活动,一会儿去安徽帮困扶贫,一会儿去帮农民工子女学英语。大家抱着做公益的心去,没准在做好事的过程中,擦出爱的火花。我认识好几对就是这样相识并恋爱的。
而且这种方式比较保险,因为对方是做好事去的,至少说明心地善良。上相亲节目、相亲巴士的,谁知道对方是什么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