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
21岁的阿尔基奇拉穿着砖红色消毒外罩,把一个小女孩安放在牙医治疗椅上。他用西班牙语安抚女孩,让她乖乖接受口腔检查。随后,他把女牙医引进治疗室,站到一旁,充当女医师和小女孩的翻译。
在女性主导的牙医助理行业内,作为男性的阿尔基奇拉属于少数群体。然而过去10年来,涌入传统女性就业领域的男人不在少数。
阿尔基奇拉高中毕业后发现,像他这种没有大学文凭的年轻男子想找一份适合男人干的工作,机会实在渺茫。职业咨询师告诉他,医疗领域劳动力需求正在上升。于是,他借钱报名参加医护人员培训课程。完成培训后,谋生之路马上畅通,找个时薪12或13美元的工作不在话下。
美国的牙医助理或洗牙师90%以上是女性。不过这对于阿尔基奇拉毫无妨碍。“基本上,一个女人能干的活,男人也能干。”他说。
现实是,在阿尔基奇拉长大的这个时代,很多女性在学业和事业上的上升速度已超过或正在赶超男性,而她们占据的职位往往更稳定、更难以替代、更有增长潜力。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普通美国人对于求职谋生也产生新想法。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普通人现在只希望能有个稳定住所、有张大学文凭、财产上有所保障,再有点闲钱能担负下馆子之类的额外支出。
其中,“财产保障”意味着有份稳定且福利尚可的全职工作。当前,这种工作越来越难找,对于没有大学文凭的男人尤其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男性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只能与女人“抢饭碗”,尽管这在他们的父辈看来不可思议。
非关经济
更值得注意的是,乐当“粉领”的男性不再限于某些特定阶层。美国两名女学者加塔和鲁斯对“男粉领”现象的研究显示,1970年至1990年间,“粉领”男性多是外国移民,母语非英语,教育程度较低,在就业市场上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如今,“男粉领”分布于各个族裔和年龄段,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有大学文凭。事实上,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白人男性中,“粉领”潮流尤为显著。查尔斯·里德就属这一类人。
25岁的里德是休斯敦一所中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大学毕业后,他参加了两年的支教。这段经历让他爱上教师职业,于是放弃上法学院的计划,投身教育事业。里德说,经济不景气对他择业并无影响。就目前形势而言,即使法律专业毕业生求职也有一定难度。里德的父亲就是名律师,对他的选择格外宽容。
35岁的罗德里格斯正在上护士培训课。他以前做技术支持,金融危机对这个职业影响不大。不过,罗德里格斯想换份“更刺激”的工作。为支持他的选择,全家把大房子换成小房子,新车换成二手车,开始靠积蓄生活。“我自动投入衰退中,因为我想上护士学校。”他说。
可能逆转
一些学者认为,“男粉领”增多现象背后是低迷经济形势在推动,一旦经济复苏,这种趋势可能逆转。“今天的男孩们到底是‘我长大后想当护士’,还是‘我想要一份稳定、不怕衰退的工作’?”美国进步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师布希质问。
不过,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20多名“男粉领”表示,经济形势并非他们选择工作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他们说,社会对“男人干女人活”的歧视在减退,而“粉领”工作吸引人之处不仅是稳定,还有不逊于其他职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55岁的库克从前是名数据库咨询师,一年能挣15万美元,但他从来没喜欢过这份工作。继承一小笔遗产后,库克经济上再无后顾之忧,所以辞职上护校。
当护士的起步工资仅为数据库咨询师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他收获的不只是金钱:他最近看护一个早产女婴,女婴的姐姐为表达感谢给了他一个热烈拥抱,“我的感觉是——赚了”。
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