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正是难得的军事情报
胡宗宪是广西将领廖磊的内侄,也是吴石在陆大时教过的学生。他对吴石十分尊敬,每次从武汉回到南京,都要去看望心仪的老师。
这一次,恰巧吴石不在家,他就与吴仲禧聊起来:“是吴石老师介绍我在‘华中剿总’参谋处担任情报科长职务,这次出差来南京带了‘华中剿总’参谋处编印的一份作战态势旬报请吴石老师指点。”吴仲禧接来一看,这份旬报虽只有32开本八九页,但内容包括国共双方的部队番号、兵力、主官姓名、战斗损失等项,既有文字简述、判断,又有态势要图、统计数字等等,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难得军事情报,他边看边说:“这些材料对研究战略、战术太有帮助了。”胡宗宪只知道吴仲禧是吴石的挚友,也是同道,却不知道吴仲禧的真实身份,加上在柳州时就相识,看吴仲禧这样认真一页一页地翻阅,冲着吴仲禧说道:“吴长官如有兴趣,待我回武汉后也寄送吴长官一份,请多多指正。”吴仲禧喜出望外,当即将通讯地址写给胡宗宪。后来,胡宗宪将每期作战态势旬报,寄到吴仲禧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大儿子吴群敢处转交,直至1948年底没有中断过。上海地下党组织认为,这是正式编印、书面有据的第一手情报,并有连续性,蒋军情况经核对属实,旬报中对我军的判断亦很注意。当时在上海负责联系吴仲禧的刘人寿常去电话探询收信情况。1948年夏,刘人寿离沪在香港述职期间,还特意介绍同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妻子黄景荷定期前去取回。
1948年6月,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不到一个月,就被派往“徐州剿总”服务。行前,他专程到香港请示上级潘汉年、张唯一。当时“徐州剿总”总司令是刘峙,副总司令是杜聿明,参谋长是李树正。李树正是吴石的学生,李树正在柳州曾任第四战区参谋处长,与吴仲禧面熟。为了完成使命,吴仲禧途经南京时,请吴石写信带交李树正,吴石在亲笔信中告诉李树正:吴仲禧中将是自己多年的同学、好友,请多加关照,给予方便。
酷热的9月,经过一路的辛苦,吴仲禧到达徐州“徐州剿总”司令部,适逢刘峙、杜聿明在前线视察,李树正看过吴石的介绍信,见是老师的好友又加上曾经相识,对吴仲禧分外客气,一再说:“大家都是柳州的老同事,现在天气这样热,前方又这样乱,你这样大的年纪用书面来报到就可以了,何必这样辛苦亲自来呢?”吴仲禧只好敷衍:“国防部要我来了解点情况,以便回去好汇报。”李树正自然不知底细,硬劝他先休息两天。吴仲禧虽然心里焦急,也只得等待机会。
两天后,李树正带吴仲禧到总部机要室看作战地图,边看图边简要介绍有关部署。在机要室,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大幅军用地图上详细标示从商丘到海州全线国共双方部队的番号、兵种、驻地。因李树正在旁陪同,吴仲禧只好默记要点,托辞劳累,改天再看,李树正满口答应。第二天,李树正改派一位参谋带他到机要室,他趁这位参谋外出时迅速将蒋军的主要布置笔记下来。重要情报到手了!吴仲禧内心高兴极了。
为了送出情报,吴仲禧托辞因身体不适,要到南京看病,旋即结束在“徐州剿总”的“工作”。
他从徐州登上火车直奔上海,一到上海就将这一重要情报向地下党组织汇报,由中共地下报务员用地下电台直报中共中央情报部。后来,吴仲禧回忆:“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介绍,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对于这一情报的重要价值,《李克农——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一书提到:“1948年9月中情部就收到上海潘汉年系统发来的《徐州剿总情况》的电报。电报内容包括徐州‘剿总’的范围、所辖绥区、哪些兵团、主官姓名、兵力配备……还有:徐州‘剿总’对共军可能发动攻势之估计,‘剿总’之作战意图等。这是淮海战役前解放军获得的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情报,最早又比较全面,有利于组织淮海战役的准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