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吃醉蟹,是那年的春节。一位亲戚送来两瓶醉蟹,玻璃瓶的,外面贴的商标印着“世界第一奇鲜”。瓶里的蟹泡在浅黄色的卤里,令人馋涎欲滴。开瓶挟出尝尝,滋味一般,根本当不起“世界第一奇鲜”的美誉。
第二次,我们在南汇一家饭店吃饭,因为那天多点了些菜,老板优惠送上一小盆醉蟹。那蟹只酒盅大小,青青的壳,朝台子上一放,一股香味就四溢开来。老板说:“这是自家腌来吃的,不上菜单卖钱,你们尝尝!”我们还没来得及感谢,他又说:“有位美食家吃了后,连连说这是醉人的醉蟹。”
我先拿了只雌的,扒开壳,一股酒香直冲鼻翼。蟹很壮,蟹壳里一层厚厚的黄,腌了后竟成黑乌乌的,吃在嘴里,咸咪咪里带点甜,味道真鲜美,蟹肉里还含蕴着高粱酒的醇香。这样的醉蟹既能下饭又可佐酒,我越吃越有味。美食家说这醉蟹醉人,其言不虚。
上海有的是吃蟹的行家,到了“菊黄蟹肥”季节,多少人前挤后拥赶到阳澄湖去吃大闸蟹啊!我的朋友阿菊姐也算个蟹精,每年都要摆一次蟹宴,请我们这帮朋友去大快朵颐。蟹黄狮子头、蟹肉豆腐、清蒸大闸蟹等摆满一桌,五彩缤纷的菜肴里,也会有盆醉蟹。于是我也想自己做醉蟹来吃。赶巧电视上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第四集,有专门介绍“上海醉蟹”的做法:只见那位女大厨,将箩筐里一只只张牙舞爪的活蟹,清洗后朝黄酒酱油卤里丢,最后注入高档的高粱酒。据说吃客很多,一年可销上万只。
依葫芦画瓢,我也学着做醉蟹。到市场里买些酒盅大小的蟹——问了商贩知道,这些是被蟹庄淘汰的蟹苗,虽然个头不大,但只只肥壮,如大蟹一样,雄有膏雌有黄。前几年,这种蟹只有五六元一斤,这两年价钿上去了,也有二十来元了。买回后,先用清水在铅桶里养半天,等蟹将泥土吐尽,再洗涤清爽,捞出加盐腌渍,存冷藏室。一天后取出,逼干水渍加花椒、糖、泡椒、白胡椒、味精,最后放上好的高度白酒,严密封盖,腌制四五天。四五天后打开盖头,已经香气十足,味道自然没得说。吃过我的醉蟹的朋友,都会说我做的醉蟹味道鲜美、独特,而且很合算。阿菊姐也来吃过几次,每次都跷起大拇指:“这醉蟹味道顶级了!”
今年秋风一起,媳妇早早就将陶瓷钵头洗尽送来,不用说,那是要吃醉蟹了。我便去市场买来蟹腌制好,怕送来送去费时间,索性委托快递公司,当天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