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在家熬猪油。原以为猪油很软,很难切成块,但放在冰箱里冻过之后,有一定硬度,很快就把猪油切成了一个个小方块。入锅里熬制时,我想起了小时候吃腊猪油的情境。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大好,腊月备年货时如果没有杀猪,母亲就会去割一些肉和两大块猪油,猪肉过年时用,猪油则切成一个个小方块,用盐腌好,放在小坛子里储存着,为来年作准备。如果逢上那年杀年猪,猪油就必然做成腊猪油。正月里,那坛猪油一般不会动,因为那头猪肉的油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吃腊猪油。
到二月,炒菜就须用腊猪油了。轮到我炒菜时,拿一个小碗到坛子里去用筷子夹两到三块腊猪油。不敢夹得太多,因为这一小坛猪油,要吃到端午节。把猪油放进已经预热的锅里,一瞬间,会“嗤啦”一声,如响起美妙的音乐。翻炒几下,腊猪油块出油了,就用锅铲使劲去挤压它,直至把所有的油都榨出来,腊猪油块变成油渣。香味飘得满厨房都是,赶紧把菜倒进锅里翻炒。热腾腾的炒菜端到桌上,因为有腊猪油的味道,少年的食欲被激起,在父母“慢点吃,慢点吃”的劝告下,好几碗饭就下了肚。
坛子里的腊猪油最好在端午节前吃完,否则,味道会变涩,我们称之为“哈喉”,炒的菜也很不好吃。不过,那一小坛腊猪油其实不需要等那么长的时间。腊猪油吃完后的日子就有些单调而乏味,或者好多天没有油炒菜,只能吃白水菜;或者用偶尔割肉后熬的油来应付几天,当然也有熬熟猪油和买菜油来吃的时候,但不多。
工作后离开家,我已有十多年没有吃过腊猪油了,不禁心生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