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面对梦想
他的高贵,体现在面对梦想的执着。从1944年到1994年,他领导南非人民进行了长达50年的艰苦斗争,直至彻底推翻黑暗血腥的种族隔离制度。他坐牢27年,从不曾屈服。重获自由后,他又立即投身于南非的民族和解与民主转型,为国家的长期稳定与和平奠定了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他是“彩虹国度”新南非的国父。
理性面对苦难
他的高贵,体现在面对苦难的理性。他用“黑暗岁月”概括孤独、苦痛的铁窗生涯,亦曾在狱中书信里形容自己“浸泡在刺骨的怨恨之中”。但重获自由的时刻,他说:“当我迈向通往自由的大门时,我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他超越受害者心态和非黑即白的对抗思维,还原真相但宽恕罪恶,驱除了动荡与内战的阴云。
智慧面对现实
他的高贵,体现在面对现实的智慧。在行动策略上,他富于变通和不失原则的妥协。他尊崇甘地,但当非暴力手段不能奏效时,迅速转向以“适度的暴力”反抗种族隔离制度,一手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武装力量“民族之矛”。而当南非政府已无法抵御国内国际的汹涌压力时,他又坚决选择通过谈判,和平地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淡泊面对权力
他的高贵,体现在面对权力的淡泊。曼德拉是一个真正懂得放下的人。作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民选黑人总统,他受到普遍爱戴,连任犹如囊中探物。然而,1994年赢得南非首次多种族选举不久,曼德拉就宣布不会连任,5年任满后仍毫不动摇,理由异常单纯:国家权力,不宜由年逾八十的老人执掌。
平等面对众生
他的高贵,体现在面对众生的平等。漫长一生中,他面对白人固然不卑不亢,面对黑人也不曾凭借自己酋长长子的贵族血统、执业律师的精英地位而妄自尊大。
曾和他一同关在罗本岛监狱的难友埃迪·丹尼尔斯回忆,自己在狱中生病时,曼德拉不仅常去看望他,还帮他倒大小便、清洗便桶。丹尼尔斯说:“曼德拉先生是一位善良的人,他能同国王一起散步,也能同乞丐一起散步。”
深情面对故土
他的高贵,还体现在对倾听、合作、分享、集体主义等非洲价值观的珍视。童年时期,他便倾慕部落长者讲述的“非洲英雄”,他的执政理念也留下鲜明的非洲文化烙印。如他在狱中撰写的自传手稿所言:“在西方文明的浸染中,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非洲身份。”
曼德拉的乡土观念很强,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他总会回家乡看看。按照当地的风俗,他将来的安息之地也会选在他出生的地方。
诚然,曼德拉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他亦无一双魔术之手,无法轻松解决南非面临的各种问题。但他是一个思想与行动高度统一的人,一个为了梦想而克服了内心畏惧的人,一个一生争取自由也终于获得心灵自由的人,具有巨大而久远的人格与道德感召力。 徐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