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老伯 倒在地上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这位B超医生应涛,她是市六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主任医师。应医生告诉记者,8月29日上午7时10分许,她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从位于中谊路的家出发,准备到地铁站换乘地铁到医院上班。刚出小区没多久,就在中谊路新镇路附近,看到马路上围了不少人。只见机动车道上摔了一辆橘黄色的公共自行车,一名老伯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人群中各种议论声“钻入”应涛耳朵里,有的说“不能碰”,也有人说“快打120”。她第一反应是这里出了车祸。急于上班的她没有多停留继续前行,但突然想到,怎么会没看到肇事车辆呢?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折回了现场。
老伯看来是发病了。“他60多岁的样子,面孔朝上,四肢瘫软,喊他没有反应;我一摸,他身上冰冷,湿漉漉的,冷汗淋漓,小便也失禁了;感觉不到他的呼吸,摸不到脉搏。”应医生说,她当时慌了。但稳定心神,立即跪下来尝试给老人做胸外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她是医生,医生来了!”围观者叫了起来。这给了她极大勇气。“这个时候,我是病人求生的唯一希望,不能怯场。”终于,老人喉间“呃”一声有了反应,后来每次按压都有了反应。
围观群众 接力救人
此时此刻,围观群众也开始以各种方式伸出了援手。应涛帮老伯做胸外按压时,斜背的包一次次甩向前,围观者就帮她将包托住,帮忙维持秩序。
应涛那天没吃早餐就出了门,饿着肚子,持续约10多分钟的1000个胸外按压,让她很快有些体力不支,便向围观人群请求支援。一位男士主动上前,应涛仔细耐心地将按压的位置、力度和频率传授给他,“不要蹲着,最好跪着”,请他继续为老人实施胸外按压。不多久,120赶到。急救医生进行瞳孔检查时,老人眼睛已能微微睁开。筋疲力尽的应涛起身准备离开,这时老伯的妻子也匆匆赶来,有人告诉她,“多亏了这位医生,你要好好谢谢她。”老人的妻子十分激动,抹着眼泪不断说着感谢,而应涛却只是微笑着摆摆手说:“赶紧送老人去医院吧。”
B超医生 首次救人
应医生告诉记者,她从医20多年,一直在B超室工作。“在医院接受过胸部按压和心肺复苏培训,但从未实践过。”她在微信朋友圈中写道:“今天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有点紧张,下次经验就丰富了。”而在网络上,尽管应涛救人时“披头散发”,仍被赞为“最美医生”。
记者打听到,那名老伯当时可能突发心梗。他被送上急救车后,又接受了急救人员一系列抗休克治疗,后被送入闵行区中心医院时,他的血压和心律等指标都是比较稳定的。“120”方面表示,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可能会造成患者脑部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死亡也很常见。应涛的义举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应涛知道老伯无恙非常高兴。“太好了,我也放心了。”
本报记者 陈浩
小贴士
急性心梗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此时病人宜安卧。有条件的话可舌下含硝酸甘油片,或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用手巾挤碎捂鼻吸入;吸氧;补充水及电解质。若病人脉搏突然消失,急救第一步是做胸外心脏按压。1分钟内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是88%,4分钟内施救成功率是50%。频率为每分钟100次,并可配合口对口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