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起昵称是这几年内地颇为时兴的事,北京奥运会时所建的“鸟巢”大概算是开内地风气之先了。之后央视“大裤衩”则由网民“赐名”,虽然也有人觉得不雅,但因其通俗好记、生动形象而流传开来。广州塔则被叫作“小蛮腰”,虽然此塔尚有海心塔、碧海心沙、南天柱、牧云塔等名种别名,但唯“小蛮腰”这个通俗的叫法不胫而走。此外,台北有“小巨蛋”,东京有“天空树”,也都是昵称取代正式名称的典型代表。
上交音乐厅从今年六月开始征集昵称,共从网络上征集到了562个昵称。平民气息十足的“馄饨皮”能在评选中一马当先,颇有些让人意外,毕竟交响乐是阳春白雪,典型的“高大上”、“白富美”。不过馄饨作为上海最平民化、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不争的事实。在美食遍地的上海,一家好的馄饨店哪怕装潢再简陋,也照样顾客盈门排长队。虽然“馄饨皮”被列在了形状系列而不是吃货系列,但想来“馄饨”这个昵称之所以排名一路领先,也是因为受到了不少吃货的支持。而另外一方面,如今流行的几个建筑昵称都略有戏谑的成分,“馄饨皮”在这一方面上倒也合乎要求。
紧随“馄饨皮”的是“小马鞍”,据说呼声也颇高。上交音乐厅的外形就是马鞍形,“小马鞍”这一名称也最接近音乐厅的本身外型。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名称缺少了一些趣味性。而另外一方面“小马鞍”这三个字用上海话读出来稍有些别扭。作为上海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自然最好用上海话读起来也同样朗朗上口。“月光宝盒”则是最符合音乐厅高大上气质的一个昵称,不过个性略嫌不鲜明,生动形象方面也有明显欠缺。到底上海交响乐团会拥有一刀“馄饨皮”,还是一只“月光宝盒”,亦或一副“马鞍”呢,今晚将会正式揭晓。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