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渚玩月到中秋赏月
中秋前,记者联络到南京文史界老前辈、地方志专家陈济民先生。提到现代人不知怎么过中秋,老先生连说:“看看一千多年前的古代人!”据考证,早在东晋时,南京“牛渚玩月”的赏月佳话,演化为中秋佳节。牛渚,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
早在1600年前,东晋于南京(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在金秋时,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人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这人叫做袁宏。袁、谢二人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
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对才能的尊重让他们之间打破了身份地位的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此后,文人雅士都知道了这段故事,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络绎不绝。
到了唐代,李白游抵金陵听说此事,赋诗一首:“昔闻牛渚咏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从此牛渚望月广为流传。不过,当年月下泛舟的好去处已不属于现在的南京。陈济民介绍,牛渚,今采石矶,再想去玩,得到安徽马鞍山。
诗中咏物变桌上佳肴
民以食为天,过节对大家来说,首要是个“吃”字。中秋只有月饼?太寡淡了,来看看古代南京人中秋节都有啥菜单。
“夜月下聚饮,南京人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陈济民接下来数了一串中秋美味: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芋苗。“酒后吃一小盏糖芋苗,浇以桂浆,美不待言。”老先生透露,“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斗兮酌桂浆”。中秋前后采摘桂花,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陈济民回忆说,他们儿时,老南京的妈妈辈还有人偶尔做桂浆,现在随着餐饮业发达,手工酿制这种时令美味已很少了。
笙箫弹唱对月赋诗
古代老南京们过中秋,吃饱甜腻的月饼外,还有很多玩月的趣事来助消化。
“明朝中秋夜,应天府的人们要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拜嫦娥;拜完带孩子去灯市上玩灯。”陈济民说,尤其是文人骚客们,爱去夫子庙秦淮河南的玩月桥上,笙箫弹唱,对月赋诗。如今,这座玩月桥在白鹭洲公园里重筑,拱桥望月,仍是中秋好去处。
清代时,狮子山下筑造了朝月楼,供南京人赏月;对于孩子们来说,中秋是跟着大人们出去“走月”的好机会,出游街市,人在路边走,天上月亮跟着游;到秦淮河边竞放水灯,皓月当空,更是悠哉乐哉。 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