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正式印发,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贯彻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为增加高校的竞争实力,1995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建设项目,目前,共有39所高校位列“985”,112所高校成为“211”,这批高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根据国际评级机构QS的最新排名,中国内地高校排名已经整体超越日本、韩国。
不过,“985”“211”一直存在存废之争。2014年,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称“现在国家把‘985’工程和‘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随后网络上疯传“国家废除‘985’‘211’工程,重点大学重洗牌”的消息。现在,教育部宣布“985”“211”工程文件失效,未来“985”“211”高校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之所以有呼声要废除“985”“211”工程,是因为分类带来的不公平:一方面,“985”和“211”是国家要重点扶持的高等院校,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不利于高校整体创新;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上,经常可见“只招收985、211高校毕业生”,形成了就业歧视。沪上高校多名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提出,中国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不是“去名”,而是“求实”,“985”也好、“211”也罢,眼下关键是绩效考评机制存在问题,只看论文是否发表、论文数量的考评体系必须被打破,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高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应该成为绩效考评的硬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