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早在1999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人生活圈之时,举办过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首次展现网络上的生存实践,本报记者曾参与测试并全程报道;如今,17年后,24小时在线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72小时无网络生存测试”反而成为“生存大挑战”。
据介绍,无网络生存测试的参与者,年龄横跨“60后”“70后”“80后”“90后”,按照“无网络”与“移动互联”两种方式,在72小时内完成任务,呈现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巨变。最终,无网络“真人秀”将被制造成一档视听节目,在国际信息消费节闭幕时在线上映。
2016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是上海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后,在“互联网+”信息消费领域打造的一次盛会。无需车载硬件,手机变身行车记录仪,还能帮你纠正不良驾驶习惯;“互联网+”阅读,给传统电子书插上了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翅膀”……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国际信息消费节,全面展示“互联网+”世界里新奇多彩的“上海故事”,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学、娱、信、金、体”九大生活元素,在此都能找到时尚“网络版”。
据悉,“上海国际信息消费博览会”是本届国际信息消费节的重头戏,市民来此可以互动体验“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旅游、“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智能设备、“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充满想象力的最新应用和服务。博览会还携手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贸易组织——GSMA举办“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示从互联汽车、无人机、电子竞技到虚拟现实的最新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