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杠杆撬动援建项目
2012年,施吉波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上海市静安区合作交流办公室,2013年12月26日被派到夷陵区任三峡办副主任、党组成员,负责项目管理、督办、人才培训与经济合作交流等工作。
“上海2016年支援夷陵的资金达到4100万元,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施吉波说。上海援夷在当地民生工程、产业扶持、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项目,最重头的当属宜昌夷陵妇女儿童医院,这是静安区自2006年以来的重点支援项目。10年前,它只是一所简陋的保健院,经过十年帮扶,升级为宜昌夷陵妇女儿童医院,成了当地一块响当当的牌子,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妇女儿童医院在鄂西地区有了名气,医院床位明显不够用。”施吉波说。但是,想建造一座上规模的妇女儿童医院,资金是最大的难题。中部地区区级财政资金有限,钱从哪儿来?虽然上海将为这一项目提供3000万元资金,但这只是杠杆资金。“如何用资金杠杆,撬起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向当地政府领导建议,可以利用当地大企业资金优势,来推动妇女儿童医院建设。”经过多方奔走,他们终于促成妇女儿童医院与大型国企合作,同时还在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配套资金。
2016年6月1日,新的妇女儿童医院正式开工,医院按全国先进、全省标杆专业妇幼保健医疗机构设计,总建筑面积82277.95平方米,建设总床位500张,预计2019年投入使用。建成后,它将为宜昌市乃至川东鄂西的广大妇女儿童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特色化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也是上海对夷支援中单个项目资金投入最大的。”施吉波骄傲地说。
“三峡菜”进上海小菜场
曾经从军二十多年的施吉波带着对农民的一种特殊感情。两年半来,他跑遍夷陵区坝库区的山山水水,走访了三斗坪镇高家冲村、乐天溪镇瓦窑坪村、下岸溪村等40多个移民村,深入20多个贫困村开展调研。
“现在夷陵区部分三峡移民生活仍然非常困难,我们要针对他们的需求给予帮助,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近就业。”施吉波说。太平溪镇一个名叫谢蓉的村民2013年成立了一个专业合作社,想把当地移民生产的手工花绣产品卖出去,但因是初次创业,经验不足,尤其缺乏市场推广意识。施吉波知道了这件事,便有针对性地组织上海的社会组织到村里调研,帮助谢蓉她们成立旅游合作社,让合作社的社员到上海培训。不到两年,合作社便在宜昌旅游大赛中获得银奖。现在,村里姐妹们办起十几家农家乐和家庭旅馆,成为夷陵区乡村旅游一张靓丽的名片。
“夷陵区是山区,环境好,空气好,虫害少,绿色食品多!”施吉波谈起夷陵,话语间充满感情。他正在想方设法帮移民们把绿色食品卖到上海,“让上海市民品尝到支援地区的美味,这也算是两地人民之间的一种互动吧。”施吉波笑着说。位于西康路海防路的海康菜场二楼的静安区对口支援地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即将开业,主要展销夷陵区的农产品。“现在天麻已经进入上海市场,接下来土鸡、土猪肉、鸡蛋、新鲜蔬菜都将陆续登陆上海。”
“还有半年就要离开了,时间过得太快,现在想的就是怎样利用好这半年,再多做点事。”施吉波不无留恋地说。
首席记者 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