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邀请入会,第二步就会向你要钱了。早就曝光过了,为什么还能接到邀请函?”。
——近日,北京市民范明义收到一封××文化协会的邀请函,该协会之前已列入民政部此前接连公布八批共748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中。但截至目前,748家社团只有“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等3家社团进行了注销,仅占总数量的0.4%。
“这些‘山寨社团’的名称多与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一致或雷同,让公众难以区分。”
——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介绍,“山寨社团”“离岸社团”多数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或是假借公益起名,以各类基金会联合会为名,但并未在我国民政部门正式注册。
“‘山寨社团’用看似高规格的名称蒙蔽了一些艺术从业者,引诱他们加入会员,承诺帮他们办展览、颁发证书、邀请领导、邀请媒体宣传等,并举办一些奖项评比,以此攫取丰厚利润。”
——中国剧协分党组副书记顾立群说,各种文艺界的“山寨社团”令人眼花缭乱,例如“中国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家联合会”“人民艺术家协会”等,不一而足。
“我曾接过这样的电话,说问问中国美术家协会是什么组织?我讲解完后,对方说‘我接待一个组织比你们还大’,我问什么组织?对方说——中国书画家协会。”
——中国美协维权办主任朱凡坦言,因为社会民众并不完全了解美术界情况,对社会上那么多和美术有关的组织无法分辨,正规协会社团反被认为是“假的”。
“‘山寨社团’在内地没有登记注册地址,一旦它们圈钱跑路,造成国内资产流失,民政、税务、工商和公安都很难找到责任人,危害极大。”
——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直言,“山寨社团”是社会的寄生虫,是毒瘤和垃圾。
“正规社团有严格的准入评审机制,门槛较高。一些人无法进入合法社团,但又爱慕虚名,‘山寨社团’正是抓住了这部分人的心理。”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峰说。“山寨社团”取缔难,“有需求就有市场”是一大原因。
“不少人愿意加入‘山寨社团’,属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些人在艺术上没有什么水平造诣,作品也不入流,希望加入看似高规格的社团,获得奖项、证书给自己镀金,这为‘山寨社团’提供生存土壤和空间。”
——业内人士称,有些“江湖艺术家”靠着“山寨社团”的头衔赚得盆满钵满,都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商机、盈利模式,甚至完整的利益链。
“应对‘山寨社团’进行分类界定,对其区分犯罪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抓住其建立、活动过程中的违法事实,对其进行有效打击。”
——法律专家认为。针对“山寨社团”问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相关部门将对“山寨社团”“离岸社团”严管严罚,提高违规违法成本。
本栏编辑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