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帆:武戏传承是一种精神
朱渊
■ 张帆在《三岔口》中
  时至今日,回想起跟随外公小盖叫天学戏的那短暂时光,张帆还是不无遗憾:“那时候年纪小,不是很能了解盖派艺术的伟大,所以只是懵懂地在学。若是现在,我真有无数的话想对他说,无数的问题要请教他。”可即便相处时间寥寥,6岁的张帆,还是在外公的“调教”下打下扎实基本功,而对武戏的热爱,也是在那时就深深根植在他的心田。

  昨晚,“盖(叫天)派京剧武生艺术人才培训班”教学交流汇报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聊起十年前武戏人才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和上海京剧院坚持培养人才和陆续涌现的武戏新秀,张帆联想在外公小盖叫天身边时的感悟,寄语有缘踏入武行的年轻人:“演武戏犹如盘核桃,无数次的摩挲滚擦,才能盘出那温润的光泽。”

  苏州西园有处西园寺,地处偏僻游客稀少,但就是在那寺边的树林,张帆度过了童年的练功时光。身为盖叫天的子孙,张帆是有着唱戏的天赋和灵气的。1981年,12岁的张帆报考上海戏曲学校。六千多人报名,只招60个,百里挑一,他入选了。  

  武戏演员的黄金生涯也充满着类似“难两全”的尴尬。“武戏演员最好的时光很短暂,有力气时没经验,有经验了又蹦不动。”张帆常用自身经历激励年轻人:“若要在戏台上有一番作为,就要尽可能延长既有经验、也还有力气的辉煌期,这段辉煌期有多长,就意味着你成功的几率有多高。而勤加练功,是延长黄金期的关键。”在张帆看来,武戏传承,传承戏,更当传承的是精神。

  自2010年担任上海京剧院副院长至今,张帆牵头策划“青春跑道”五年培养计划、“京武会”专场演出等,由他和奚中路、张幼麟、王玺龙联合主演的《铁公鸡》屡获口碑和票房的双赢。而后,张帆参与由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盖(叫天)派京剧武生艺术人才培训班”。

  据悉,此届培训班由盖叫天嫡孙,张帆的两位舅舅张善麟、张善元为30位来自全国院团的演员、院校教师亲身指导。昨日起连续演出《蜈蚣岭》《一箭仇》《恶虎村》《武松打店》四出盖叫天代表剧目。张帆强调,舞台演一遍比训练十遍强,“京剧武戏艺术博大精深,有太多等待学习、挖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挖掘和整理这些濒临失传的经典剧目,是我们这代京剧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杯光夜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 健康·广告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给“大苹果”带去浓浓中国年味
放飞名角是一种自信
双赢
张帆:武戏传承是一种精神
美国版文体新闻A14张帆:武戏传承是一种精神 2018-01-11 2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