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掘地300米,也要找到你
12月27日,救援进入第三天。
面对复杂的井下救援环境,救援指挥部一位专家感叹说,上天不容易,下地更难。
根据矿方提供的事故发生前人员作业地点等情况,现场救援指挥部研究分析,在井下水平11路西平巷17号工作面(深142米处)有1名遇难矿工,还可能有3名失踪矿工,4号井井底车场周边可能有13名失踪矿工。起初,现场救援指挥部与国家安监总局救援指导组先后研究确定了4条救援通道。
第1条通道,对-142米水平11路西平巷坍塌的巷道进行修复,搜寻该区域内的3名被困矿工和1名遇难矿工。第2条通道,从-142米水平向上到-59米水平修复坍塌巷道,搜救被困在4号井井底车场周边的13名矿工。第3条通道,利用4号井现有提升设备,进入4号井井底车场搜救被困矿工。第4条通道,在4号井地面打通1号、2号、3号三个救生钻孔,搜寻13名被困矿工和1名遇难矿工。
后来,结合井下被困人员反馈的信息与急需排水通风的现场状况,现场救援指挥部对救援方案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第5条救援通道。
12月28日14时左右,由于井下涌水量急剧增大,井下救援基地被淹,1号、2号救援通道被迫暂停施工。现场救援指挥部研究决定,增加第5条救援通道,组织救援施工队伍从1号井向-59米水平修复巷道,搜救被困在4号井井底车场周边的13名被困矿工和1名遇难矿工。
“矿井巷道坍塌现象非常严重,没有1条完整、通畅的巷道可用,且矿压大,随时有再次发生垮塌的危险,打通井下救援通道的难度极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救援指导组成员、山东煤矿安监局局长王端武对记者说。
由于4号井井筒下部垮塌严重,导致从4号井进入井下救援的3号通道严重堵塞,该通道作业暂时停止。原矿井设备设施大都已经损坏,电力供应、排水能力严重不足,给及时有效救援造成很大困难。据估算,上部采空区存有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且水位高于救援施工作业地点和被困人员所在区域,积水随时可能溃入井下,直接威胁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的安全。
由于石膏矿区的地质条件太复杂,时不时出现漏水、塌陷等情况,地面人员已经很难直接进入井下搜救,开通救生孔等新的“生命通道”成为主要的救援方式。为开通更多的“生命通道”,国家安监总局紧急调集4台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高质量钻机,从26日晚6时陆续开始不间断从地面向井下钻探,力争尽早为被困矿工送去物资。
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连续作业,28日6点多,4号井附近用于输送食品的1号钻孔被打通,救援人员开始向井下投送照明设备和食物等,并敲击钢管尝试联系被困者。钻孔通了,救援人员将手电筒、荧光棒和火腿肠绑在电缆上,下放到矿井中。让人失望的是,井下始终没有回应,放下去的物资也都原封不动被提了上来。
12月30日,救援第6天。
10时30分,救援现场,在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刚刚打通的直径178毫米的2号救援孔旁,一片欢呼声。
救援人员通过红外摄像头看到井下矿工招手,确定第二个救生孔附近有4名幸存矿工,现场为之沸腾。这4名幸存矿工由于多日缺水少食,身体非常虚弱,急需生存物资。救援人员通过小口径的2号救生孔给他们输送了食物并保持联系,4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转向平稳。
就在大家满怀信心地推进救援进度的时候,新的危险情况又出现了!由于井下积水水位上升,被困人员带着通信设备转移到其他区域,无法继续通过2号救生孔接收物资。救援人员马上又确定了7号钻孔的位置,并于2016年1月8日11时左右打到预定位置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7号钻孔接替2号钻孔成为新的物资“生命线”。很快,生命信息探测系统传回的实时画面显示,被困人员通过7号钻孔取走了地面投放的物资,并按照地面指示对周围环境进行了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