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度上海立功竞赛获奖名单出炉~~~
2017年度上海立功竞赛获奖名单出炉~~~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年度上海立功竞赛获奖名单出炉
光荣入册 芳华无悔
裘颖琼 杨硕
■ 上音歌剧院效果图
  本报记者 裘颖琼 杨硕

  2017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表彰大会今天上午举行,一本本印着“光荣册”的红色大开本也随之将获奖名单揭晓。此次共评选出13家金杯公司,10个金杯团队,129家优秀公司,372个优秀团队,25个特色项目,186名建设功臣,747名优秀建设者。

  他们为何能上“光荣册”,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获奖代表,听他们娓娓道出背后的故事。

  优秀团队  上音歌剧院项目部

  “悬浮”剧场  误差≤1mm

  总建筑面积31926平方米、设置1212个座位的上音歌剧院,计划于2019年9月竣工。春节前,上音歌剧院土建结构将全面封顶。这一切,离不开建设者的功劳。作为施工单位的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上音歌剧院项目部,此次就荣获了优秀团队称号。

  在汾阳路淮海中路转角,未来的上音歌剧院正在施工。主体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初露端倪。项目经理季益鼎介绍,上音歌剧院总建筑高34米,地上五层地下三层,包括一个1212座席歌剧剧场、4个排演教室、1个交流报告厅。马蹄形的观众厅和品字形的舞台居于核心,售票厅、观众入口大厅、排演教室及其他配套设施围绕观众厅和舞台布置。

  上音歌剧院的基坑与轨交1号线的运营区间段,几乎平行贴着走,距离在8米。为了不让地铁通过时产生的振动影响歌剧院的声效,主歌剧剧场采用悬浮结构,通俗来说有点像“盒中盒”。季益鼎告诉记者,在两个“盒子”的间隔,项目部施工人员放入了300多组隔振弹簧。经过计算机精密计算,每一组弹簧都是特别定制的,载荷不同,施工摆放的距离也并非等距。因此,与弹簧接触的混凝土面必须平整,误差要控制在1毫米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容易。项目部不仅找来了有经验的老师傅来施工,还全程用上测量仪器来辅助,一发现偏差就及时调整,最终保障“收面”平整。

  特色项目  轨交14号线金粤路站

  “盒装”工地  PM2.5≤75

  提起施工,不少人会想到扬尘、噪音扰民。今年获奖的25个特色项目中,有15个是文明工地的“升级版”。其中,获得特色项目的轨道交通14号线金粤路站,是上海首个盾构施工的全封闭绿色工棚(见右图)。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这是一个长116米,宽40米,高18米的“盒装”工地。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张苏介绍,全封闭施工棚将盾构施工所产生的轰鸣声、土箱卸土的冲击声、车辆行驶的噪声、夜晚照明的灯光、粉尘等污染源全部封闭在工棚内,大大降低了对周边的环境污染,也避免了恶劣天气侵扰,提高了建设效率。

  在工地入口处,还放置了一台PM2.5检测设备,小小的白色圆柱“貌不惊人”,却可以智能监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当施工工地内的PM2.5超过75时,与其连接的喷淋装置都会自动打开,降低工地的粉尘污染。这些设备采集的数据也会上传到相关平台,一旦某项数据超标,工地就会立即整改。”张苏说。

  地铁建设方还在围挡上大胆创新。此次获得特色项目的14号线静安寺站工地,就用上少见的“生态围墙”。绿色植物铺满工地外挡板,与一旁的静安公园融为一体。夜晚灯光打亮,这里顿时变成一件勾勒上海天际线的艺术品。

  建设功臣  隧道工程高级技师李鸿

  “盾构”先锋  经验≥35年

  地铁和公路隧道如同一条条“地龙”,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便利。铸就这些运输“血脉”离不开上海隧道人的付出与探索。建设功臣获得者之一——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管涵顶进高级技师李鸿,带领团队三十年如一日为国家的隧道工程建设攻坚克难。

  35年,他从隧道工人成长为上海隧道越江项管部总经理。在他参与的工程中,“上中路越江隧道工程”在中国可谓创了先河。在当时国内隧道建设中,超大直径隧道施工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为了完成该项目,上海隧道引进了“Ф14.87m泥水气压平衡式盾构机”。面对这个重达3600多吨,拥有2400多个部件的“巨无霸”,如何将其安装到位并且调校适合上海软土层作业的参数?李鸿带领150多名工人,用五个月时间开创了超大直径泥水气平衡盾构法隧道在中国成功应用的先河,迎来了中国超大直径隧道建设的春天。

  上海的“一号工程”北横通道,在盾构始发阶段经历浅覆土施工难题,由于埋深浅、地质差,上部的覆土压不住下面的管片,导致管片自动往上偏移。“要在管片跑偏前,让它快速固结。”在反复讨论和多次尝试中,李鸿带着团队用了一周时间,不断调整注浆液的“配方”和注浆部位,最终将固结时间从原来的48小时,控制到了10个小时。

  眼下,李鸿和他的团队正投身于多个工程。参加完表彰大会后,李鸿就将马不停蹄飞回武汉,投身到三阳路长江隧道的建设中去,这条隧道是国内最大直径、世界首条公铁合建的盾构法隧道。在表彰大会现场,李鸿告诉记者,建设功臣这个奖项对他来说十分珍贵,这是对他在隧道领域付出的最大肯定,他的35载隧道芳华终将无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公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广告/新民健康
光荣入册 芳华无悔
去年上海重大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美国版要闻A04光荣入册 芳华无悔 2018-01-17 2 2018年01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