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球是世界特奥会的一个团体项目,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展多年,在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举办之前,这一特奥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开展为零。上海申办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成功后,市残联希望静安区组建一支特奥垒球队,积极培养参加世界特奥会的垒球运动员。组建运动队,要有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场地,但我们什么都没有,一切从白纸开始。
当时的静安区区域小,残疾人相对较少,要挑选理想的特奥运动员并非易事;静安区又寸土寸金,训练场地也是个难题。时任静安区残联副理事长的我,还分管着残疾人的文体工作,当时颇感压力山大。所幸的是:在推进残疾人事业和特奥运动发展的前行路上,是没有独行者的!在特奥垒球队的组建及以后的训练和参赛路上,我们得到许多支持,一道又一道的难题得以成功化解。
静安区虽说人才济济,但要找一个垒球教练却也是件棘手之事,区体育局、教育局都告诉我无合适教练人才。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向我推荐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退休体育教师王老师。
王老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曾从事过大学生垒球训练工作,对训练特奥垒球运动员一事,王老师答应先试试看再说,这一试就试了两年多,直到2007年世界特奥会闭幕才结束。
训练特奥运动员远不同于对健全人的训练,一个动作、一个要领往往要连讲带示范十几甚至是几十遍,一场训练下来舌敝唇焦,心力交瘁。患有高血压的王教练也曾有过不想干的念头,然而当他看到那些特奥运动员纯洁无邪的眼神,想到他们对特奥运动的那种热爱和他们家人的期盼,他默默地打消了不想干的念头。
在我区特奥垒球队组建及后续的训练和参赛过程中,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都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
没有运动员,南阳辅读学校送来了最好的学生,各街道残联和各居民区的助残员深入残疾人家庭积极宣传动员,一些人户分离、家住外区的垒球队员就是这样被挖掘出来的;没有场地,市西中学和静安区工人体育场无偿借给我们使用。
为了确保特奥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华东医院主动提出为特奥运动员作免费体检,院长俞卓伟亲临体检现场关心指导。还有一些单位为支持我区特奥运动的开展主动捐款。区政府和市残联的领导更是十分关心和重视,为提高我区特奥垒球队的实战水平,经区政府批准和市残联牵线搭桥,2006年9月由我带队去日本福冈与那里的特奥垒球队交流、学习、进行友谊赛。
特奥运动员虽在智商方面与健全人有些差距,但是他们在特奥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渴望胜利、热爱运动、尊敬师长、重集体观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次去看望他们训练,见队员小王在嚎啕大哭,我不由心头一紧,心想不要出了什么事,后经了解,是在对抗训练中他们一方输了,他为此难过得恸哭不已,真是可爱至极。队员中的老陆年近五十,他善良、热心,时常关心其他队员,甚至让一时困难的队员到他家住宿。经过两年多的训练,王教练告诉我,这些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活性有了明显提高,家长们也反映,他们像变了一个人。
在2007年的世界夏季特奥会上,以我区特奥垒球队员为骨干、与来自京、浙、豫等省市及本市长宁、徐汇特奥运动员组成的中国特奥垒球队,在王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奋力拼搏荣获银牌。 陈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