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传>>>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支部委员会(以下简称“二大党支部”)于2009年6月建立,现有党员11名。自成立以来,其充分发挥支部的政治核心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履行好纪念馆“管理、保护、宣传、研究、服务”等职能。曾获2018年静安区机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活动之“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改革成果分享决赛二等奖、静安区优秀学习型党组织(机关)等荣誉。
在车水马龙的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交界处,有两排青瓦灰墙的旧式石库门里弄已经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昨天是党的生日,二大党支部——这个建在党章诞生地的特殊支部——全体成员放弃休息时间,一早来到二大会址,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只为讲好老房中的红色故事,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是我们守护的‘家’,每一位观众都是我们的‘家人’。”
盲童也能“看”展览了
今年5月20日,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到二大会址。盲童们对讲解员说的“老房故事”非常好奇,更让他们激动不已的是,和一般展览馆只能听不能触摸不同,二大党支部特地为孩子们在平民女校中开辟了“体验区”,孩子们可以走上讲台,触摸课桌,和展馆零距离接触。
刚开始,有孩子犹豫、害怕:“我真的可以吗?”在二大党支部党员的鼓励下,孩子们终于大胆站上讲台,抚摸老房子里的老式桌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历史”一下子变得那么贴近亲切。“我第一次‘看到’展览了!”一位盲童激动地说。
二大会址副馆长、党支部书记尤玮介绍,这是纪念馆党支部结合全国助残日开展的助残活动。在今年的活动中,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为盲童们“量身定做”,举行了 “英雄事迹多学习 自救互助多技能——全国助残日暨盲童急救自救游戏亲子活动”。视障儿童与包括二大党支部党员在内的志愿者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多家爱心单位加入到关爱盲童的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暑假来临,二大党支部还为一所特殊学校——“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的孩子策划夏令营活动,今年的活动安排在8月。党支部将根据纪念馆特点与优势,策划一系列培训活动,孩子们可以从“菜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参与。
每个人随时准备上阵讲解
当年参加中共二大的代表,平均年龄仅为29岁。而如今二大党支部的成员,平均年龄也只有三十出头,年纪最小的党员王可人是1989年出生,今年是她入职二大会址的第4年。而在二大会址的工作人员中还有“90后”,他们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共同全身心投入这意义非凡的工作。
虽然年轻,王可人说起党史来侃侃而谈,而她的工作岗位是财务。“一入馆我就接受了统一入职培训,详细学习了党史。因为参观人数众多,无论什么岗位,到了忙碌的高峰期,都要全员上岗当讲解员。”
当讲解员并非照本宣科,每一次讲解都要将听众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二大会址,不分岗位,每个人都要随时准备上阵当一线讲解员。我们的要求是: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第一次,也当成最后一次,才能永葆激情。”二大会址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朱胤表示。
日均站立时间超过7小时
二大党支部全体成员亮身份、奋战在一线的同时,也倾听观众心声,和群众心连心。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老师在一次宣誓后留下这样的感悟:每次前来瞻仰二大会址,心中总是充满着庄严和肃穆。在那个苦难深重的中华大地,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抱着救国救民的真挚愿望,本着民族复兴的不懈追求汇聚到了这里。如今每一位二大会址工作人员身上洋溢的蓬勃朝气,都仿佛让人看到革命精神和使命的传承。
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后人张时华老先生在参观后,感慨万千地为纪念馆的年轻党员们讲述了当年张人亚秘藏党章的动人故事,满怀欣慰地说:“有你们在这里守护党章,我放心,我放心……”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冒着酷暑坚持在门口排队,一再婉言谢绝工作人员对他的照顾,他说:“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我今天就是来瞻仰这块红色圣地的。既然是来瞻仰的,怎么能够坐着,我只站一小会儿,而你们一站就是一整天啊。”这些质朴的话语,让二大党支部的党员们感受到来自观众的鼓舞和力量。
十九大召开后,参观人数更是井喷,日均参观量逾2000人次,最忙碌的一天甚至迎来了120批团队,人多的时候还要采取限流措施。支部党员们日均站立时间超过7小时,嗓子哑了,腰弯不下来,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二大党支部中,讲解组组长张明杰负责在门口引导人流,风雨无阻。有一次突降暴雨,排队的人还有很多,馆内备用的雨伞都分完了,张明杰将自己的伞让给参观者,站在雨中,直到最后一批观众散去。
“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百年,二大会址每个党员将立足本职岗位,明确使命担当,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韧、奉献、果敢、创新……二大党支部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员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