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周末被“蚂蚁森林”困扰不已,工作日一贯6点钟起床,收收能量倒也罢了,可是周末可以睡懒觉的时间,竟然也一大早醒转,为着要收能量。
这是一款公益游戏,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煤、网络购票、电子发票等行为来积攒能量,加上收取其他朋友的能量,用来养一棵虚拟的树,等树长大后,公益组织就帮助用户在某个地区种下一棵真正的树。玩着这款游戏,陷于和朋友们的能量之争中,便让我深深体会到人和人的差异。有的朋友收取了能量,无论多少,都会相帮着浇水;有的朋友收完能量立马拍拍屁股走人,无论多少,连个感谢也没有,并且天天如此。我介于上述两类之间:如果能量收得多了,觉着不好意思,就浇浇水,如果只收割了几克能量,那对不起,也就立马走人了。
接下来,我逐渐发现我们自身的态度和做法会对朋友们有相当大的影响: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天天来给我浇水,我恃宠而骄,天天去他那里收割能量,并不浇水,慢慢地,他也不来浇水了,并开始收割我的能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另一个朋友,天天一大早来收割我的能量,等我开始早起立即实施报复,每天踩着时点收割他的能量,都能顺利成功,几次之后,被他察觉,也开始候着时点抢收自己的能量,如今每每空手而归的我只能牢牢守住自己的能量,以防被他窃取,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我还有位朋友极多的友人,看着他的能量被窃取的盛况,我都为之心痛,难怪他会毫不留情地收割别人的能量,以示补偿。大概是觉着收了我太多能量,他偶尔会连续帮我浇浇水,让我心生稍许安慰,感受着“铁蹄下的温柔”。
一个小小的“蚂蚁森林”,虽然是公益游戏,无论谁收取了能量,其实无关自己的利益,都在于植树造林,造福人类,但是为什么我玩着玩着,就动了真格了呢?为什么我对于别人收取自己的能量那么介意,以至于周末都放不下它,不仅影响了我的休息,还对“蚂蚁森林”中的人物产生了“爱恨情仇”?当然,拉回实际生活中,朋友间通电话、见面时并不存在任何芥蒂,仅是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角色就完全变了,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生活中并不能看见的自己和他人。
如果这本来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接受吗?
其实,我们就是有很多自己难以接受的方面。但,只有亲眼看到这些,才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和明白这个世界,才知道要真正地面对自己并选择改变,是多么不易!
但,即便不易,也要努力去做!
“蚂蚁森林”最近推出了“合种”模式,虽然不能让人彻底放下心中的“小我”,但是可以让我们的一部分先行体会“合作”,而非“竞争”模式。从明天开始,我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再执着于“你的”或“我的”,而让“我们的”更多地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