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生爱竹
沈联
  沈联

  最让我怀念的是老家的竹园。

  我和母亲的卧室在西厢房,窗外就是个大竹园。靠近西窗的是一棵近百年的大榉树,粗壮的高枝上有一个很大的喜鹊窝,远在二三里外就能望到它。每天清晨我就在喜鹊清脆的叫声中醒来。接着另一角传来鹁鸪有节奏有呼应的啼叫。一种鸟叫声有点凄婉,母亲说这是“七姊妹”,听它在呼叫“姊姊几时归”,细听真像。此外还有白头翁、黄伯劳等小鸟雀叽叽喳喳地和着,犹如一场优美的音乐会,竹园里就是这样热闹和谐。我一岁丧父,无兄弟姐妹,可谓茕茕孑立,形单影只,就是这些鸟叫声驱散了我不少孤寂。鸟,是我儿时忠实的伙伴。

  春风秋雨,风摇翠竹,淅淅沥沥,一灯如豆,母亲在批改学生作业。乡间的夜晚特别黑,特别静,我躺着听着细语似的竹叶声,进入了梦乡,度过了一个个宁静的夜晚。

  惊蛰过后,春雨一场接一场,竹林里枯叶覆盖的地下,脚下会感到踩到了什么,原来竹笋破土了。不几天,笋尖冒过枯叶青草。放学后,母亲教我提个篮子,她拿个铁铲去掘竹笋。母亲探着,边掘边教我,这两只离得近,挖掉一只;这只粗壮又在空当,留下……这样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不一会,篮子里已装满了,烧饭时蒸上几只做炝笋,笋尖切成细粒子,调在鸡蛋里做个竹笋炒蛋,晩饭菜够丰盛了。母亲是个乡村教师,校长、老师,工友一人独当。离镇又远,难得请上镇的熟人捎带些海鱼小虾,这竹园便是重要的菜品基地。

  竹园里有多种竹子。第一批叫早燕笋,说是清明前后燕子飞回时长的,这种竹笋最可口。清明了,姑母回来扫墓,竹笋腌笃鲜是看家菜了,再加上竹笋炒蛋,莴笋炝笋合成鸳鸯笋,竹笋和海虾,反正竹笋是当家花旦。四月中旬孵小鸡了,因此这时出的第二批竹笋就取名孵鸡笋,比燕笋粗大。第三批是黄茎笋,味略苦,和红烧肉也可以。这竹子是为了做各种农具的柄而种的。取其肉厚坚实,粗细适合,附近农家常来要。最后出的叫篾竹笋,这种竹子专为做竹器劈篾用,出笋要到端午节前后,壳色淡紫,条纹清楚,虽细而味美。从三、四月份起到六月底,整个春夏之交竹笋几乎不断。看看竹笋稀少了,一场雨后,又逐渐长出不少。吃不了,母亲会做笋干,备冬天食用。这样从小养成了我一生嗜笋爱竹的习性。

  母亲工作调到中心校,我也随之去镇上读高小。星期天随母亲回家,老远看到树上的喜鹊窝就载欣载奔,直向竹园。喜鹊回窝了吗?鹁鸪、黄伯劳还在吗?摇摇老竹,摸摸脱了外衣的粗壮的新竹,朝气蓬勃;篱笆上爬着紫色的扁豆藤,那些母亲教我辨识的野枸杞、马兰、车前草依旧长得这么好,真是忠实的伙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话题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3版:健康E题/新民教育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伏尔加之波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新民旅游
   第A27版:旅游资讯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一生爱竹
高邮慢节奏
多些注意例外
针灸班里话针灸
采茶
美国版夜光杯A22一生爱竹 2018-07-10 2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