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 找不到“干净”的泳池?
张女士想着暑假里让儿子学游泳,找遍了家附近的游泳池,总觉得“不干净”。“有些水很浑浊,有些消毒剂气味特别大,这样的水质可以放心吗?”网友常先生说,每次去游泳,总觉得自己“眼睛模糊,看不清楚,其实是水浑浊了”。网友夏小姐说,有次她游着游着,突然碰到一阵热流袭来,赶紧以最快的速度躲开,回头一看,是一个憋得急又懒得上岸找厕所的“熊孩子”,直接在池内解决了。
夏季,喜爱游泳的市民非常多,但对泳池水质有困惑的人也有不少。网上曾经流传过一篇“揭秘泳池真相”的帖子,说游泳池水里“含有消毒水、口水、细菌、人体污垢和排泄物”,一时间吓住不少人。不过,根据几年来全市卫生计生监督部门的抽查结果来看,上海开放的泳池水质基本稳定且保持良好,卫监部门在夏季会定期抽检,确保对辖区内泳池的全覆盖。针对一些零星的不合格场所,会第一时间公布,并责令整改。
专家 干净与否能否靠“看”?
“靠感官来判断水质,可能会产生偏差,一般通过pH值、水温、浑浊度、细菌含量、余氯、尿素等指标来检验水质是否符合标准。”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监督所场所卫生监督科科长杨艳说,卫生监督部门收到过“池水不清”的投诉,怀疑水质不达标。卫生学上反映水质是否清亮的指标为浑浊度,《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9667-1996)里规定游泳池的浑浊度≤5NTU。近几年的检测数据表明,本市游泳场所水质的浑浊度都能控制在2NTU以下。因此,主观上感觉游泳池水不清澈,并不能说明水质不合格。
有网友游泳时闻到一股消毒水味道,怀疑消毒剂超标了。杨艳解释称,现在对外开放的游泳池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含氯制剂对池水消毒。国家规定的池水余氯卫生标准为0.3-0.5mg/L,含量过低达不到消毒效果,含量过高特别是超过1mg/L会刺激人的皮肤及黏膜。目前游泳场所经营者多使用自动加氯装置适时添加含氯制剂,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还有网友反映,泳池一直不换水,这样的泳池是否不干净?杨艳说,根据要求,人工游泳池要配备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经过滤净化使池水澄清,再经消毒杀菌处理后再送回游泳池;每日结束后还将对游泳池水循环过滤净化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水排入下水道;还需根据泳客数量每日定时补充新水。因此,泳池不换水并不代表“不干净”,还是取决于循环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和补充新水。
调查 不文明行为你有吗?
去年夏天国内某媒体的一项针对1000名受众的调查显示:入池前不冲淋、在池中小便、不戴泳帽、入池前不浸脚被列为最不文明的4种行为。随着夏季游泳高峰期的到来,全市卫生计生监督部门也着重对游泳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启动国家双随机抽检和游泳场所全覆盖监督抽检专项。
专家也提醒各位市民,水质清洁的维护还需要每一位游泳者的配合,如果自己在拉肚子,或者有伤口,就不要去游泳了;下水前应该通过淋浴去除身上的汗液和污垢,走过浸脚池对脚部消毒,以及戴好泳帽。
另外,游泳时尽量不要吞池水,更不要在池内小便;游泳后必须淋浴,而且要使用浴液。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市民应当自带毛巾、衣物、拖鞋等,少接触公用物品。
本报记者 左妍
【专家支招】
三招教你找到干净泳池
1 看管理
正规的游泳场所都需要在醒目位置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等级牌和水质自检公示,笑脸就说明泳池的等级是“优”,卫生条件比较好。
2 看水质
首先,干净的池水应该是蓝色的而不是绿色的;然后站在池边要能看到10米远的池底;最后再看一下水面有没有漂浮物、水里有没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3 闻氯味
下水前,最好能捧起少许池水闻一闻,如果气味明显刺鼻,那可能是余氯超标;如果闻不到氯味,那可能是投入的消毒剂不足。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