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基金全称为“中社社区培育基金”,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由爱心机构及广大公益人士共同出资建立,旨在通过多元主体参与和协作,从宜居、人文、环境等方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社区渐进改善。
作为社区培育基金发起的首个公益项目,一场以“胡同厕面”为题、聚焦老城厕所革命的展览眼下正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后院陈列了燃烧式无水马桶、粪尿分集马桶和冰冻式马桶等多种生态马桶,每天都吸引来不少居民体验。最神奇的是燃烧式马桶,不需接上下水,按下按键,废弃物就被烧成灰烬掉入马桶下的隔槽内。如厕200次左右清理一次,产生的灰可用作磷钾肥。年过七旬的施阿姨很兴奋,“打小就住史家胡同,雨雪天和晚上去公厕太受罪了,做梦都想着家里能有个卫生间。这个马桶不用冲水,看来卫生间入户到家不再是梦”。
北京近八成的老城区以雨污合流的排水系统为主,到雨季易造成管线堵塞。家里要安抽水马桶需要化粪池,但很多大杂院没空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所所长张晓昕介绍,如厕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对于胡同里的居民却非常重要。目前多个老街区已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试点应用小型净化槽、生态马桶、电马桶、燃烧马桶等新型设备。社区培育基金专门支持这种有益于民生改善和社区发展的创新,为胡同居民家使用新型马桶创造条件,不过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如燃烧式马桶造价较高,要3万多元。
下一步在基金平台的帮助下,将联系更多的合作伙伴,通过多方参与,让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得以集中展示和试点应用,最终形成有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