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买手?他们是一群对时尚敏感、品位高雅、眼光独到、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就是把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送到消费者的手中。今年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吸引到15万采购商,这一支“买买买”的庞大队伍,是如何为消费者选品,满足我们的美好生活需求的?
乐扣乐扣收纳箱、双立人刀具、戴森吹风机,你家里有吗?这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爆款,你知道是谁把它们带进中国市场的吗?答案是东方购物。为了找到“父母一辈喜爱的精品”,东方购物的买手们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买全球”,不但将一些知名国际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也让上海人的家里有了韩国的原汁机、德国的不粘锅……
洞察消费者潜在需求
如何判断一款商品会火?这是买手的基本功,也是他们的“江湖地位”。东方购物商品开发中心电商商品事业部经理余一峰此前主要负责厨房用具的采购,他告诉记者,发掘一件新品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潜在需求的洞察。“前几年榨汁机是每家厨房的必备,但在它卖得最好,达到一定普及率后,我们就开始寻找新一代产品。当199元一台的榨汁机也开始卖不出去后,3000元一台的原汁机成为了消费者的新宠。”
在化妆品领域,产品更新更快。东方购物商品开发中心美妆护理部经理赵青告诉记者,上海消费者偏爱大牌,“新品首发”受到追捧,而随着明星“带货”能力的提升,刷直播、刷抖音成为她寻找下一个爆款的途径。“在日韩明星的带动下,美容仪器乃至假发等这两年也走红了。”
“超市里随手可以拿到的商品一定不是我们的目标,但新品何时推出也有学问,有时要‘养一养’。”如今大火的戴森就被“养”了一年半。在戴森出现前,市场上的吹风机只要几百元,谁也没有把握两三千元一台的戴森吹风机能成功。因此,尽管东方购物很早就接触到了它,但只有买手感知到了市场的变化,才敢把这款产品带入演播室。
在进入演播室前,还有一场过五关斩六将的PK等着他们。“我们要带着商品上台‘路演’,由评审团投票。”赵青告诉记者,商品能不能上电视,要由公司管理层和不同业务部门组成的评审团听取买手的推介,然后投票决定。如果成功入选,还要完成一项硬指标,那就第一次上直播就要完成70%的目标销量,否则就难有第二次亮相的机会了。
在家门口对接全球资源
“买全球,卖全球”在东方购物中已经成为常态,以化妆品、厨具为例,80%的商品都是国际品牌。而将在家门口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然成了买手们的“富矿”。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家门口举办,肯定是好事啊!”余一峰直言,去年东方购物派出了6个人的小团队,前往法兰克福消费品展会,2天半的时间里,他们一边参观一边洽谈,42个展馆只看了5个半,“产品遗漏率太高了”。
“在国外参加展会,展商面对的是全球采购商,他可以挑挑拣拣,而到了中国办展,他必然是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而做好准备。”余一峰说,以厨具为例,在法兰克福消费品展会上,可能95%的产品都是为西方饮食习惯而开发的,但在进口博览会上,适应中国人的改良产品一定会成为主流。“我们希望在进口博览会结识新品牌、新商品,也计划与合作品牌一起策划新品首发的活动,在现场直播,为市民带来展会一线的情况。”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