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后,立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等多方面工作,并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4月底,“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赴英开展实物鉴定,并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的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近年来,在不断探索流失文物回归途径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虎鎣”的回归,彰显了中国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与负责态度,也显示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今后国家文物局将本着合作、开放的态度,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更加主动有序开展,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