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流失海外百余年 重返故土入国博~~~
流失海外百余年 重返故土入国博~~~
流失海外百余年 重返故土入国博~~~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失海外百余年 重返故土入国博
圆明园青铜“虎鎣”回家
潘子璇
  本报北京今日电(见习记者 潘子璇)几经波折,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见上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昨天,这件西周晚期文物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国博透露,将对“虎鎣”妥善保管,并做好展陈工作,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这件青铜“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相关资料显示,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在得知青铜“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后,立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等多方面工作,并综合运用外交、商业、舆论等方式,推动青铜“虎鎣”返还工作出现积极转机。4月底,“虎鎣”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赴英开展实物鉴定,并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的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近年来,在不断探索流失文物回归途径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建立了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协商谈判、执法合作、司法诉讼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模式,成功促成了30余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青铜“虎鎣”的回归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范例。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虎鎣”的回归,彰显了中国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信念与负责态度,也显示了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工作获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今后国家文物局将本着合作、开放的态度,推进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更加主动有序开展,为建立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国际规则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圆明园青铜“虎鎣”回家
小视角下的大时代 小细节里的大历史
原著小说加印5万套
美国版文体新闻A15圆明园青铜“虎鎣”回家 2018-12-12 2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