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新时代再出发~~~
新时代再出发~~~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时代再出发
前行路上“智慧”高
罗水元
  40年来,申城快速发展的公用事业,不只是建管线网络,满足市民的基本需求,还在智能化方向上阔步前进,给市民使用以更好体验。

  电力方面,在2013年,特高压练塘站就迎来了两位智能巡检机器人同事“瓦力”;至今,13座500千伏变电站(换流站)安装了单站使用型机器人,32座220千伏户外敞开式变电站安装了集中使用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有助于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提高工作效率。

  2017年,上海建成并投运了全国第一座500千伏全地下智能变电站——五角场站。今年10月17日,随着220千伏大叶变电站的顺利投运,上海电网就迎来了第10座22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实现了智能电网从点到面的发展和跨越。这些智能变电站,能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一体化业务。

  赋能“智慧”的上海电网,在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安全控制能力、运维管理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望在2020年全面实现内环内及自贸区等区域供电可靠率99.999%以上、外环内99.994%以上!

  供水方面,今年8月,由城投水务集团开发的二次供水智能化实时监测系统“千里眼”,就包括在线浊度传感器、GPS远程监控模块等智能设备,实时监测水的浊度、余氯、pH、温度、总管进口压力、总管出口压力、水泵运行等指标,每隔30秒自动生成一张数据单并自动远程传输,使二次供水水质检测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缩短到了30秒,使居民用水水质更有保障。

  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现代智能技术,智慧燃气建设正一日千里。应急抢修精准定位,应急处置30分钟以内就可到达现场;智能调度精准预测,削峰填谷,匹配管网与需求,实现平衡调度、经济调度和清洁调度。

  借助智能系统,原来“各自为政”的水、电、气表,已在部分区域实现了“三表合一”,集中抄表、集中开账和集中收费,既减少市民的麻烦,也帮助经营者通过大数据分析,有效防范风险。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前行路上“智慧”高
城市公用设施脉络通畅 对标一流
美国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A04前行路上“智慧”高 2018-12-12 2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