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地域文化即城市个性
朱光
  朱光

  毛猛达和沈荣海搭档的独脚戏《石库门的笑声》已经预售到第四轮——明年1月。

  据悉,一觉困醒,就会发觉又卖掉100张票子,真是困梦头里也发点小财,白天里更是以每天三五百张的速度奔向售罄。这档与本报合作的独脚戏,因为在表演市场上以其艺术门类的独树一帜,满足了上海人在剧场里集体怀旧的共鸣。换言之,当下以上海闲话表现上海市民、本土文化以及城市变迁的文艺作品奇缺。  

  此前,独脚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沉寂。《石库门的笑声》成为近年来,这一类舞台作品的“独苗”。以上海闲话写作的小说《繁花》以及据此改编的略有点沉重的同名话剧,也是因为满足了上海人渴望上海作品、各省市读者喜欢上海的长久期待。

  祖国“地大物博”的深一层含义就是,“各地有各地的人杰地灵”。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个性各有方圆。地域文化不单单浓缩在可以带回家的“土特产”或者“非遗”文创产品,更是彰显城市个性的符号与象征。例如,对于市民百姓而言,独脚戏、滑稽戏和沪剧,约等于上海;TVB电视剧约等于香港;百老汇音乐剧约等于纽约;宝莱坞大电影约等于印度孟买……就连上海的每一个区,也在以“一区一品”的理念,凸显自身文化价值。例如,黄浦区环人民广场一带要成为“演艺大世界”;徐汇区有“衡复历史风貌区”;静安区拥有“现代戏剧谷”;长宁区要打造“音乐剧大道”;松江区有着彰显6000年前就有“上海人”的广富林;宝山区则在宝钢所在地转型成为现代艺术园区的同时,还以顾村樱花、国际邮轮码头的“浪花”等点缀四季……

  个性,就是辨识度。有了个性的区域,在全市就有辨识度。有了个性的上海,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就有了辨识度。有了个性的国家,在国际上就有辨识度。对上海的个性认知,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人拍摄的电视剧《上海滩》。拥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上海,如果放在长三角的版图里,那么江南文化的哪些部分又是上海专属?

  如何以文化产品勾勒、描摹、挖掘、发现乃至塑造上海的城市个性,是当下文艺工作者的必修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专题/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米老鼠上海安家 带动多产业发展
“小报”上面看到大社会
地域文化即城市个性
“1积分”即可兑换门票
美国版上海新闻A07地域文化即城市个性 2018-12-12 2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