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医生同时在电脑上对6个模拟房颤病例进行诊断,分别从病情评估及转诊指征的把握、抗凝决策、用药监测及处理等方面考核评定对房颤的管理能力。一组全科医生应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另一组则全靠人脑决定用药和下一步治疗方案。四位业内专家予以评分。30分钟后,使用人工智能的一组分数大幅领先获胜。
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是患者致死、致残及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与平安智慧医疗共同打造的房颤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家指南和专家临床经验,能够自动评估患者卒中风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方案,并且动态跟踪患者随访情况。此外,它还能帮助社区医生快速甄别房颤相关的急重症患者,并与上级医院医生联动、转诊。中山医院全科主任潘志刚说,这套智能辅助系统已于上月在徐汇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线。
过去,基层医生较少接诊房颤病人,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大多直接转诊至上级医院。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易春涛介绍,AI可以指导基层社区医生把原来没管起来的房颤病人管起来,简单的在社区处理,复杂的可通过系统快速转诊到中山医院。
平安医疗科技战略咨询总经理尹新表示,“AI可以辅助医生,但不能替代医生,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减低差错和误诊率。”宝山高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谭诚炜,使用AI系统在这次比试中获得了最高评分,他感觉有了AI,就像手边放着教科书。“不过,每个病人状况不同,还要具体分析,不能仅仅依靠AI,毕竟医疗之外还需有更多人文关怀。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