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人老了,就该安静淡然,不争名利,不扰世相;人老了,就该成为这社会的背景而非主角。虽然中国人讲孝道,但那是礼仪框架内的“事亲至孝、敬老崇文”;若谁家老人衣食无忧还不时整出点幺蛾子,即使“子不问父过”,他人也会责其为老不尊。
不信就看看媒体上关于老年人“奇闻轶事”的新闻标题吧。“蔷薇老妈整容,年过五旬网恋”“大妈互飙热舞,大爷不敢直视”“从成人展、广场舞看文革流毒”……对老人们冷嘲热讽,满满的都是负能量。
许多年轻人,在微信中热传国外摩登老妈老爸的图片,却对身边喜爱打扮的中国大妈发出嗤笑。
七八年前,一位企业家对记者说,他要做出中国最好的养老社区。此念萌于他对美国一家养老机构的参观。“文体设施齐全,八九十岁的老太太们画着妆,戴着花,穿着比基尼,在泳池边晒太阳。老头们在活动室玩航模,在舞厅里跳恰恰。”他说,相比之下咱们的老人活得太压抑了,退休后的生活漫长而无趣,以一种单调的姿态走向人生终点。
然而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的人在调侃大妈们的同时,也慢慢走向人生的黄昏,“大爷大妈们”会成为中国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想成为“背景”怕也枉然:早晨上班的公交车上,更多的老人会占去座位;医院里,更多的老人会早起挂完你想要的专家号;广场舞人数可能翻倍了,而你我就在其中……
老人群体,不仅数量猛增,在社会上也将更加“强势”。有钱、有闲也有能耐的老人越来越多,在摆脱了工作束缚经济压力,完成了奉献社会抚养儿女的任务后,他们凭啥不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老年人在欢乐潇洒的同时,也应遵守公序良俗,不能妨碍他人权益,剥夺他人快乐。反过来说,只要不是做了违法违纪、败坏公德的事,我们就不该指摘老人对自己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选择。
如果你熟识的哪位大爷大妈“作”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奋不顾身的爱情”,也请你送上祝福吧。
曲哲涵(摘编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