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华南理工大学一学生因携带刀具进入寝室楼内遭到阻止,将宿管阿姨和一名上前阻拦的同学砍伤,之后从寝室楼8楼跳下坠落身亡。这起突发事件再一次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
回首这些年来校园中发生的遗憾,从马加爵、药家鑫伤人案到林森浩投毒案,从科伦拜校园枪击案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不论国内国外,越来越多的校园伤害正在发生,人们不禁要问大学校园怎么了?大学生的心理怎么了?
心理疾病不是病?
美国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盖伊·温奇在一次演讲中这样提到:“人们赋予自己的身体比精神更多的价值。即使是一个十岁的小孩也知道在身体受伤后要处理伤口以免感染,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怎样保持精神的健康。”人们会教导他们的孩子情绪保健吗?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同时,精神健康有意无意地不被重视,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被区别对待,正是这样的区别对待使得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一旦爆发往往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孤独,失败,被拒绝,这些看似平常的字眼对于心灵却有着超凡的杀伤力,它们扭曲我们的感知能力,剥夺我们的思考能力,往往我们却视而不见,反而一味地责备自己。要是我们的身体受伤了,我们不会故意去把它弄得更糟,但我们经常会如此对待心理伤害,不正确的引导、不适当的发泄,往往适得其反,让心灵伤害雪上加霜。一项对广东医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19.3%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亚健康的问题,面对比例如此之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校园应当做些什么?
各方合力谋出路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早已受到关注。1991年由陈增堂、戴海波等人共同发起了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目前已吸纳常务理事单位19家,理事单位16家,几乎涵盖了上海各大院校。协会自成立起便大力推广全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然而学生心理工作却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以常务理事单位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尽管海洋大学配备专职心理保健医生、完善的心理测试设备,但每年愿意前往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仍是少数。
从上海海洋大学辅导员处了解到,近年来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关系问题、对未来规划的困惑、焦虑等问题的现象逐渐增多,然而这些问题只有等到爆发出矛盾才被辅导员悉知。为此学校也尝试通过其他手段疏导学生心理,开设社会心理学、幸福课等心理特色选修课,通过课堂案例讲解向学生传授如何自我调节精神压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成长型心理问题”;针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及早发现潜在的易抑郁、易暴躁学生,提前介入,谈心沟通;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心理剧表演、心理微电影拍摄等活动,通过创意表演形式鼓励学生直面心理健康问题;近期更与社会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林紫心理合作,开通了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及手机客户端微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心理疏导的方式。
不仅海洋大学,上海各高校都正积极推进自身的心理辅导计划,而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也积极推广高校心理辅导优秀举措,积极引导学生直面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相信未来的校园将重新变成平安祥和的学术乐园。
自己给心灵减压
除了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我们自身也可以做许多事来帮助我们的心灵减轻负担。焦躁不安、激动异常,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身不健康的心理习惯、生活习惯消除,比如:
■ 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 改变认知,不钻入思维的牛角尖
■ 保证充足的睡眠,舒缓自身压力
■ 不穷思竭虑,不在事后反复咀嚼回味一件事
■ 简化大脑简化物质,保持周围事物的干净整洁,也保持大脑思路的清晰简单
一百年以前人们开始注重个人卫生,人的寿命因此延长了50%,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旦我们开始重视情绪上的保健,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相关链接
上海部分高校心理咨询热线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电话:54742344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电话:65643339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电话:65983723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电话:62232957
上海大学心理辅导中心,电话:66133520
上海海洋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电话:61900525
林紫心理健康咨询,电话:400-098-0708转9
上海市生命教育与危机干预中心,电话:4001619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