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阳春暖暖的好时节,繁花逐次绽放,观者甚多。但作为一枚对各式各样景色丝毫提不起兴趣,一心专注于吃的饭桶来说。花,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吃的。不要惊讶,其实很多花都是可以吃的,而且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人吃花了,比如说屈原《离骚》里的“朝饮木兰直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中就透露出,屈原吃的就是菊花。当然还有各色花的各种吃法,这次就主要说一说可以吃的春花。
樱 花
说起吃樱花,不得不说一下素有樱花之国之称的日本,日本的樱花类食物做得精致又美观。比如说樱花布丁,樱花糖,樱花和果子之类,品种繁多,光是介绍樱花的吃法就能专门写一大篇文章了。
樱花茶的樱花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采摘下来,为了保持花的香味和形状,要用特别的材料进行腌制。用开水冲泡后,杯子里的樱花会像菊花一样,徐徐展开花瓣,绝对是文艺少女的首要选择。据说,樱花茶就在结婚等各种节日上,作为“花开”的一种象征开讨吉利用,一直是相亲、会友的首选之品。
玫瑰花
作为象征爱情的花朵,玫瑰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富含氨基酸且蛋白质含量高。我国吃玫瑰的历史也不算短。比如说玫瑰花饼,经过制花、蜜渍、做馅、做皮、入模、烘培等繁琐过程做出的玫瑰花饼香甜酥脆,是去云南旅行的必买食品。
玫瑰花茶是中国再加工茶类中花茶的一种,因为养颜美容的功效备受喜爱。大多数玫瑰花茶是由茶叶和玫瑰精制而成,也有少数的蔷薇或者月季花瓣。这些玫瑰花有的来自于中国传统玫瑰,如味道浓郁的平阴玫瑰,有的来自于西方,如温润柔和的大马士革玫瑰。一般来说,半开放的玫瑰花品质最佳,成品香气浓郁,滋味甜美。
玫瑰酱的做法也很简单,采摘后的肥厚花瓣经过梅卤的腌制,再和砂糖混合,捣烂成酱,味道香甜可口,能抹吐司糕点。但一定不能用花店里买的玫瑰做,因为大多数花店老板为了维持花朵的色泽会添加一些保鲜剂。
此外,还有玫瑰糖、玫瑰羹、玫瑰粥、玫瑰冰激淋……其实情侣间可以把买玫瑰的钱省下来,送送玫瑰类食品,既能满足视觉享受,还能有一番味觉体验,真是极好的。
玉兰花
德龄所著的《御香缥缈录》中有记录,慈禧太后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就是酥炸玉兰花。玉兰花的花瓣肉质厚实,清香宜人。清代《花镜》中记载:“其瓣择洗清洁,拖面麻油煎食极佳,或蜜浸亦可。”《群芳谱》里也有:“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可见炸玉兰还是挺流行的吃法。
将肥嫩的玉兰花洗净,均匀地抹上蛋液,再裹上面糊,放入油锅用温油酥炸。要注意,在炸制的过程中,花瓣会膨胀,还有爆掉的可能。捞出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糖粉或者椒盐,吃在嘴里唇齿留香,香甜香脆。
听说玉兰花肉丸吃着也别有风味。
桃 花
我国种植桃花的历史不短,早到诗经就有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吃桃花的历史自然也不短。不过食用桃花前一定要将桃毛洗干净。
之前热播的《花千骨》里的桃花羹仙气十足,看着让人眼馋,但做法不难。准备好薏仁、百合、枸杞、西米放入炖锅小火慢炖,最后加入洗干净的桃花即可。
桃花粥同样受欢迎。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里写了:“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在济南地区的寒食节前后,当地人用新鲜的桃花瓣煮粥,该风俗从明代就有了。不过,古人认为桃花偏凉不宜长用,所以桃花粥中加入的花瓣不宜过多,煮粥通常还要配上红糖。
槐 花
槐花一般在4-5月开花,因为花期不长,大约在10-15天,所以想一饱口福的话必须早做准备。新鲜清甜的槐花吃法各异,有干蒸槐花、槐花饺子、槐花包子、槐花饼、槐花麦饭、槐花炒鸡蛋、槐花鸡蛋饼……已经快成为一种菜的存在了。
上好的槐花麦饭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选那些似开非开、含苞欲放的槐花。洗净后放入少许食盐,在阳光下晾去水分。待不粘手时拌入适当的玉米粉,约为槐花量的三分之一,以及碧绿的槐树叶。一定要将其搅拌均匀,使每一粒槐花都沾上玉米粉。之后将掺了面粉的槐花摊在蒸屉上放在锅里,大火烧开后改为小火慢蒸二十分钟,槐花麦饭就做成了。在物资相对比较匮乏的过去,如果能在热气腾腾的槐花麦饭中洒点猪油,就已经是十分上乘了。现在还有将蒜泥、油泼辣子、少许水、香油混合后,趁热浇在槐花里拌均,十分可口。
栀子花
栀子花在五月时花瓣肥厚芬芳,既能入药又能食用。《山家清供》中有写到:“(栀子花)采大者,以汤焯过,少干,用甘草水和稀,拖油煎之,名‘薝煎’。”小编听说过的吃法有凉拌栀子花,和猪肉一起煲汤,栀子花炒小竹笋,以及栀子花蜜饯!
栀子花蜜饯的做法大致是:先将栀子花瓣用盐搓揉,再拿冷水洗净、沥干,将花瓣和糖以1:2的比例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
松 花
很多人都读过“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句诗,不过,大部分都不了解松树的特点,将松树的呈黄色的球果与松花混为一谈。其实,松花是春天时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营养食价值很高。
松花过去被用来酿酒,现在更多的是将松花粉扑在面饼上,薄薄的一层还有清甜不粘牙,入口即化的松花糕。浙江杭州的贵妃松花饼也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之一。松花粉和糯米粉精制而成的贵妃松花饼,金黄酥脆,既有糯米的香甜,还有松香的馥郁。
紫藤花
老北京四季糕点之一的藤萝饼是一道北京地区汉族传统小吃。清末的《燕京岁时记》中载:“三月榆初钱时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谓之榆钱糕。以藤萝花为之者,谓之藤萝饼。皆应时之食物也。”过去,每到春季,北京人喜欢用花和面制作应时食品,藤萝饼就是其中之一。藤萝饼的酥皮层次丰富,口味香甜绵软,带有浓郁的紫藤花清香,和萨其马一样,是老北京的记忆。
藤萝饼的一种做法是直接将紫藤花腌制过后包入饼皮。还有一种是把藤萝花和白糖、松子、小脂油丁拌匀,借着用发好的面粉像千层糕似的一层馅,一层面,叠起来蒸,蒸好切块来吃。
看着这么多甜腻腻花朵的做法,小编不得感慨,我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但也要记得不是所有的花都能吃的,像夹竹桃、一品红,都含有对人体不好的物质,要是不当心吃了,可是要上医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