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看天下/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草根”美食:夹缝中求生存
陆佳慧
  本版撰文 陆佳慧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图 东方IC

  10月底,阔别食客一个多月的“阿大葱油饼”在永嘉路重新飘香,闻讯赶来的粉丝们再次排起了长队。

  阿大葱油饼是沪上不少“吃货”的心头好,身残志坚的上海老爷叔吴根城在灶前忙碌多年,提面粉、揉面团、调油酥……始终如一的好手艺成就了老食客们记忆里的上海味道。英国BBC曾来到这里,专门为他拍摄过纪录片,称赞他是“中国匠人”的代表。

  然而,这样一家“网红”店在今年9月份一度因为无照经营,暂时停业整顿。幸而,政府有关部门没有一刀切,网络订餐平台也“出手相救”。在黄浦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牵头下,“饿了么”平台出资为阿大葱油饼在原址附近重觅新址,并且承担了新店开设所需的费用。

  一家民间草根小吃店何以能引来如此多的关注?一来归功于这个“吃货”当道的时代,好口碑借助互联网,更容易传播;二来也离不开阿大数十年来坚守小小葱饼摊的匠心。根据有关媒体报道,阿大对食材的选择十分上心,每一只葱油饼用的油都是指定品牌的大豆油,猪油来自标准菜场的肉摊,就连葱花也有专门配送上门的供应商。

  在繁华的城市里,像阿大葱油饼这样藏身于里弄深处的美食还有许多。不单味道诱人,更承载了许多食客的记忆与情感,制作者的用心也未必会逊色于米其林星级店的大厨们。然而,不是每一份草根美食、每一个草根创业者都能如阿大一样幸运。在当前房价和店租居高不下的环境之下,许多民间小吃很难承担得起一间符合标准的店面,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又或是由于营业时间久远,办的有效证件已经过期,只好与执法部门打起了“拉锯战”。

  虽然没有一纸证书的认可,但它们早已获得了食客们心里的点赞。如何让更多接地气、聚人气的民间小吃合理合法地生存下来?政府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能否帮助相关经营者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堵疏结合,引导小微餐饮走上正规化经营的道路?平凡的“阿大们”或许并不懂得如何在互联网时代里自我营销,只晓得数十年如一日地认认真真烙好一张饼,用口味赢得食客。希望主动拔刀相助的网络平台能够再多一些,其实这也是一桩企业与创业者两相得益的事情。

  正如“饿了么”创始人兼CEO张旭豪所说,一个美好的城市,既要有高楼大厦,又要有“阿大葱油饼”这种弄堂里的传统美食。这样的城市,才有“温度”,才有“味道”。期待更多弥漫着烟火气的“草根”美食能够持证上岗,也期待更多“草根”创业者能被城市接纳,生活得更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看天下/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04版:达人秀/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大咖秀/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百宝箱
   第08版:百宝箱/大学城
   第09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0版:职前事/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爱美丽
   第12版:看展览/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美食家
   第14版:未名园/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新民汇
   第16版:多棱镜/大学城
“草根”美食:夹缝中求生存
新闻速递
大学生版看天下/大学城02“草根”美食:夹缝中求生存 2016-11-09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