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东华大学公共关系专业的大四女生杨瑚走进美容医院,接受了人生第一次整形手术——开双眼皮。
为这个手术,她花费了3000元。术后,眼皮还需要最长6个月的恢复期。
杨瑚只是中国数以万计整形大学生中的普通代表。在她身边,有不少大学生做过双眼皮、针剂美容、激光美肤等名目繁多的整形美容手术。
女生爱双眼皮
男生青睐隆鼻
“岁月是把杀猪刀,假期是所整容院”“长得好看的才叫青春,其他人只能叫大学”……近来,有关“颜值”的调侃频频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拼颜值催生了各类医疗美容、美妆等行业,“颜经济”“靠脸吃饭”则成了一些人的信条。
数据显示,中国是继美国、巴西之后的全球整容第三大国。至2010年,中国整形美容市场的产值已达到3000亿元左右,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行业平均年发展速度超过40%,目前中国整容产业价值万亿元。其中,大学生已成为整形美容大军的主要群体。
有媒体调查显示,90后青少年对颜值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对整形美容的态度,四成大学生表示认可并愿意尝试。
寒暑假里,在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等沪上几家整形医院,学生整形美容门诊量几乎占据总门诊量的半壁江山,而男生整容近年来异军突起,比重创新高,占14.8%,同比去年增加近6%。
学生整容的种类相对比较简单,激光美肤、双眼皮、隆鼻是学生热衷的整形项目前三名。整形手术的比例略高于激光美容。男女不同的地方在于:女生最爱割双眼皮、男生青睐隆鼻。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的医生李文说,暑假是学生整容的高峰期,一天最少都有十几个学生来做整容。“排队最多的时候,连特需门诊都插不进脚。”
前排都站起来
你也坐不住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黄嫣然同学介绍,她朋友的母亲在女儿高考失利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女儿“颜值”上——高考过后的那个暑假,她带着女儿去整形医院,做了双眼皮、隆鼻、脸部削骨、激光美白等多项整形美容手术。“既然考不上好大学,就让女儿变成一个完美的女人,将来能嫁个好老公。”
21岁的大三女生李静,平时酷爱化妆,进入大学后“无妆不欢”。单眼皮的她,化妆包里塞满了各种材质的双眼皮贴、假睫毛、睫毛膏、眼线笔……然而,李静已不满足于每天反复化妆、粘双眼皮贴的繁琐工程,她想找个“一劳永逸”的办法。看到身边一些朋友通过手术让眼睛“变大变靓”,李静也跃跃欲试。她想在自己小姨开的私人美容院里“动刀子”,接受埋线手术,做一个“货真价实的双眼皮”。
一项关于上海市大学生美容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整容大学生中,60.3%是为了增强求职竞争力。
笔者随机采访了十余名学生,“找工作时增加竞争力”是他们整容的首要动机。“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容貌特别挑剔,好的形象往往能加不少分。”松江大学城某高校学生周洁说,“我们都知道企业不会只看颜值,个人综合素质、专业技能、道德品行都很重要。但是身边整容的大四学长学姐越来越多,就像去看戏,前排的人都站起来看了,你还能坐得住么?”
微创也有风险
期望不要太高
在我国,医疗整形美容已成为继购房、买车和旅游后的第四个消费热点,相关手术数量每年以100%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20万张毁容脸”“美容品汞超标千倍”等负面新闻近年来也不断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李文医生介绍,大学生偏爱针剂注射等微创手术。然而,在公开报道中,因注射肉毒素位置或剂量不当,导致表情僵化、脸部左右不对称的事件时有发生。
“以市面上应用颇广的透明质酸为例,即便是有资质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也不能百分百避免针剂进入血管的风险。面部血管丰富,透明质酸应用在隆鼻、垫下巴、填充苹果肌等填充面积较大的手术中时,比较容易进入血管。”他补充说,如果微整形手术注射的材料或药品不正规,患者短期内可能没有不良反应,但是不安全的针剂进入血管一段时间后,可能引起小血肿、栓塞、面部发黑甚至组织坏死等情况。
李医生提醒,选择整形机构必须慎之又慎。首先,要找有正规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并合理调整期望值。“我看到不少学生拿着明星照来医院,说要某明星的鼻子、某明星的嘴,但必须考虑方案是否适合、能不能做。有很多手术,主刀医生认为是成功的,学生却觉得没达到预想的效果。”
“我所在的医疗小组,近一个月就接收了好几例针剂注射引起栓塞、面部发黑等并发症的病例。”李医生透露,在他接触过的不良整形反应病例中,七八成是在没有资质的美容院操作的。他还提醒,有些整容不可回复,并会留下一些烙印和创伤,大学生切不可盲目整形。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