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妈咪宝贝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冻卵”孕育时光婴儿
  女性一生只排400多枚成熟卵子,到30岁时,潜在卵子总数量平均还剩12%。女性超过35岁时,受孕能力将明显下降。过去,如果一个女人在还没有生育时得了恶性肿瘤,或因为事业错过了最佳生育时间,她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切可能因为一项技术——“冷冻卵子”而改变。

  时光婴儿成潮流?

  不久前,网上纷传林志玲、舒淇、林心如等明星拟“冻卵”,台湾40岁名模陈思璇还公开了自己的“冻卵”情况:总耗时10天,费用在10万元以内,每年缴纳管理费。

  大龄女星青睐“冻卵”似乎成为了一股潮流,而对于不孕不育夫妇而言,“冻卵”则是他们为人父、为人母的希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从未停止对冷冻卵子技术的探索。

  多年来,张小姐和丈夫一直没能实现当父母的心愿。大半年前,这对夫妇来到医院就诊,经全面筛查,医生发现张小姐患有慢性输卵管炎,她的丈夫则是重度少弱精子症患者。

  生殖中心医生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助孕方案,计划通过俗称的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让他们怀孕。2013年医生为张小姐进行了取卵手术,共获卵15枚。但体外受精无法顺利完成。

  为了不浪费已取出来的卵子,张小姐的15枚卵子进行了玻璃化冷冻保存。2014年1月初,张小姐和丈夫决定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医务人员解冻了冷冻的全部卵子,发现共存活14枚。

  医生对成熟的卵子进行了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受精后,共获得6个胚胎,2个优质胚胎。于是他们将2个优质胚胎移植入张小姐的子宫内,1个月后张小姐成功怀孕了。

  冻卵技术不断进步

  1986年,澳大利亚科学家于全球首次利用冷冻卵子进行体外受精,这是人类史上首例获成功妊娠的“冰宝宝”。

  国内首例“冰宝宝”可追溯到2003年8月。当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使用解冻卵技术为15位女性做了体外受精受孕,胚胎植入体内后有7例妊娠成功,待产妈妈的年龄在37岁到47岁之间。

  2000年,日本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快速的“玻璃化冷冻法”,能让卵子在1秒钟内将温度由37℃降到零下196℃,复苏率比慢速冷冻法提高了30%。

  “冻卵”一词看似近年才跃入大家的视野,但这种技术已有28年的历史。

  越来越多“冰宝宝”的成功诞生离不开冷冻方法的进步。随着技术成熟,“冻卵”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家得到较好的应用,以色列甚至为其女性公民免费冷冻卵子。

  有人甚至对“冻卵”表现出狂热的态度。据媒体报道,萨拉·伊丽莎白是一位从事健康医学报道的美国记者,今年42岁的她几年前开始陆续接受5次“取卵”,冷冻了70枚卵子,还为此写了一本书《求子日程再安排:卵子冷冻的新前沿以及尝试此术的女士们》。她在书中说:“我并非赞同要等到60岁再生孩子,但如果女性能借此换取几年时光来打拼事业或找到合适伴侣,这就是一项超值的交易。”她认为,这能解决单身女性面临的尴尬难题,让其享有和男性一样自主决定,即生育年龄的话语权。

  宝宝健康存有争议

  据统计,截至2006年,全球共有3万名到5万名“冰宝宝”顺利出生。然而在“冻卵”热的背后,争议不断。“冰宝宝”是否健康?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如何?

  有研究分析1986年~2008年的58篇报道,包括936例活产婴儿,发现仅1.3%有出生缺陷,并不比总人群的出生缺陷率高。

  到目前为止,卵子冷冻技术的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不过,仍有许多技术难题。目前国内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亟需建立冷冻卵子库。

  摘编自《南方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产业经济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份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网评十种最佳美味婴儿辅食
“冻卵”孕育时光婴儿
宝宝夏季注意补水
妈妈肚皮上的艺术
孩子怕生 妈妈该如何应对
家庭周刊妈咪宝贝10“冻卵”孕育时光婴儿 2014-07-23 2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