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大手小手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帮助走失老人回家
  收到实习生于瑛琪发来找到老人的微信时,曾华正坐在大年初二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加班,兴奋、惊讶甚至有些不敢相信,曾华觉得,自己好像中了彩票一样。

  那是2016年2月9日晚上8点左右,离曾华通过今日头条客户端把老人走失的消息推出去只过了不到7个小时。今日头条是为用户推荐个性化信息的推荐引擎产品。数据显示,这条消息被弹窗推送到了28.2万人,事后确定,这28.2万人中的至少两人都看到了那位走失老人,其中一位联系上了家属,另一位选择了报警。最终,一条弹窗把散失在各处的信息集合了起来,让家属找到了老人。

  对于曾华和同事们来说,这着实是一场意外之喜。此前,他们已经连续几个月在今日头条上核实、发布走失人群的信息,却无一反馈。不过,之前的重点一直是放在走失儿童身上。

  儿童走失在国内一直很受媒体关注,寻人启事不时见诸各家报纸的边栏、中缝乃至路边的电线杆。曾华最初在今日头条负责城市新闻的弹窗,他和同事与机器协同工作,通过算法把城市资讯弹窗发送给大街小巷、兴趣不同的人们的手机上。

  从越来越多的寻人信息中,今日头条副总编徐一龙和曾华发现,绝大多数寻人需求都是针对老人的。徐一龙特地去查了查资料,他发现仅北京就有60万老人一次或多次走失。

  “老人走失比孩子遭拐是更为高频发生的事情,这也与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有关。”徐一龙说,“公众对老人走失的重要性的认知与现实状况是不匹配的状态。一个老人的走失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们却轻率地处理了它。”

  现在,曾华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负责头条寻人项目。他们现在每天都会从各个渠道,微博、微信朋友圈、报纸中缝,甚至是路边电线杆发现寻人的线索,然后核实、发布。

  为了能帮助到更多走失家庭,头条寻人项目组正尝试与更多的公安局、救助站和都市报建立联系。某种程度上,技术正在改变信息的流动方式。以前,和走失老人相关的是电线杆、报纸中缝、救助站这样一个个孤立的信息点,而如今,这些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被技术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到5月5日,头条寻人项目组先后找到12位走失的老人,这样的工作让曾华很有成就感。“做这个项目对自己也是一种慰藉,我希望如果有一天父亲走丢了,其他人看到后能把他送回来”。张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别关注
   第03版:生活备忘
   第04版:案例·产业
   第05版:家庭计划
   第06版:家居生活
   第07版:缘分对接
   第08版:太太厨房
   第09版:大手小手
   第10版:妈咪宝贝
   第11版:旅游休闲
   第12版:健康讲堂
   第13版:养生保健
   第14版:两性私语
   第15版:家庭收藏
   第16版:名人生活
中国寒门子弟首获哈佛殊荣
朱军:父亲信任助我成长
育儿速读
帮助走失老人回家
以梦来实现愿望
家庭周刊大手小手09帮助走失老人回家 2016-05-18 2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