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对日本人民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日本关西地区发生了7.3级的阪神大地震。这场大地震造成6435人永远告别了世界,近万人受伤,约65万座建筑物受损,经济损失达10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为了不忘记这场灾难,2002年日本政府和兵库县耗资60亿元,在神户市中央区建成了“人和防灾未来中心”,把阪神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流传给后世。
灾难记忆也是一笔财富。神户市将忧患意识刻在了人的骨子里。“人和防灾未来中心”分东西两馆。在西馆,最震撼人心的是四楼“震灾追加体验楼层”,即“1·17”剧场。观众在进入时被告知,如果有心脏病或身体很不舒服的人,最好不要回顾16年前那些悲惨的场景。在这里,人们呆了7分钟,通过逼真的大型影像与音乐,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模拟重现了当年地震破坏的可怕情景:电闪雷鸣,地动山摇,高楼倒塌,铁路扭曲。震后的裂痕、哭救的声音、消防人员抢救在现场……都一一历历在目。仅10秒钟,城市灰飞烟灭。在这里,人们第一次直面灾害的恐怖,第一次体验灾难到来时的无助和灾后的瓦砾遍地,第一次体味生命的脆弱和坚强。
灾难不可避免,但可以防范应对。在展馆二楼资料室,小朋友可在这里做实验,志愿者为观众讲解灾害发生的原理、发生灾害时的应急措施。在游戏测试题里,游客学习地震时如何拿手电筒求救;居家布置时家具倒塌时不可挡住房门,易碎品不要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离家习惯关闭煤气总阀;清楚所住楼房的紧急通道……日本人山田参观后说:“我们应该记着,地震随时都会发生,而我准备好了。”
地震震源位于濑户内海的淡路岛北部。地震后,日本政府指定其为国家天然纪念物,并在此基础上修建了北淡震灾纪念公园。游人走入公园,又可以看到当年地震的巨幅照片、大型立体活断层模块、地震时受灾的民房。公园内的景象是原样保留下来的阪神大地震遗迹,还在神户市一个地下长廊内保留了6435位遇难者的人名录。在公园旁,
点燃了一盏长明灯,象征着人类的生命之火和文明之火将永不熄灭。
如今,地震后留下的大楼裂痕,除非刻意寻找,几乎都已不见踪影了。神户人很聪明地在重新兴建的房屋上,换上黑色、轻巧的瓦片,使得屋顶即使被震坏,也因为重量轻,而不致使人受伤。
到“人和防灾未来中心”参观,中小学生是免费的。馆长河田惠昭说:“现在的年轻人大都认为灾害与他们没有什么相干,也一点不了解灾害实际上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损害。他们到这里亲眼看见,亲身体验了这些事情以后,就会感觉到实际上灾害和灾难并不是和他们毫无关系,而且也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就降临,这个对这些参观的年轻人影响是最大的。”最近6年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万人到这里参观。发给每个参观者的中文说明书上有一句话:“忘记了吗?‘1.17’”。我在参观“人和防灾未来中心”后,也私下回答道: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