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树头烘
白忠懋
  由浙入闽,可以取道苍南或江山的廿八都,也可以从龙泉过去。我是由龙泉南下的。经松溪去宁德,路过周宁,下车逗留两小时。

  当我漫步至桥头时,见桥堍有一农妇在卖什么,凑近细看,是像柿子似的果品,但比常见的小,色褐,干硬。问她是什么,答以闽北语,听不懂。买一斤,很便宜。带到福州,向朋友请教。他说那是柿子,不是尚未成熟就采下的,而是由它们在树上挂着——任其自然成熟,吃起来有好味道。

  闽语怎么称呼它,我记不住,直至在一本美食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它是树头烘——我领会它是在树头上“烘”熟的。

  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在作战时失败,被敌兵追杀,几天内没吃,士兵们还患了肠胃病。幸运的是在路过一柿林时,见到树上有不少红彤彤的树头烘,便摘下疗饥,附带连肠胃病也大有好转。他们击退追兵,对那片林子心存感激。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还脱下皇袍披在树上,封救命的柿树为“凌霜侯”。

  鸟类中的灰山雀、白头翁与喜鹊把树头烘视为美食,与人争食。然而它们“知恩必报”,吃了树头烘,把种子屙到山上,来年又长出小柿树。

  读到一篇《满山柿子挂灯笼》,文中说男女山民在寒露季节采柿子,边采边唱山歌。女的唱道:“我甩下一个烘(熟软)柿子,小心打着你的脑壳子”。“脑壳子”为川语,脑袋之意,该地把熟软的柿子称为“烘柿子”,与“树头烘”同义。按该地习俗,一树柿子不能全采完,要留几个“谢谢”,象征年年有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3·15专刊
   第A09版:3·15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社会与法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社会与法/时事热议
   第A20版:社会与法/海上拍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古镇味道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04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连载
   第B09版:财经周刊
   第B10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11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12版:财经/股海淘金
   第B13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1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15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16版:拍卖指南
德国踢球记
那岛那人那情
敬老养老天经地义
吾逸吾心
今宵灯谜
树头烘
夫妻档农民工
头屑漫谈
新民晚报夜光杯B06树头烘 2012-03-03 2 2012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