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春天,既给人明媚与欢畅,又必须加强对相关疾病的“防务”,这样才能安全愉快地度过这段美好时光。
■ 桃花盛开防生癣 柳绿桃红时,不少青少年,特别是女性,在面部出现斑片状皮疹,呈淡白或淡红,表面有细小鳞屑,瘙痒。因发病在桃花盛开时,俗称“桃花癣”。专家认为,这与春季多风、干燥或长时间日晒有关,也有部分人因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引起。因此,春天应避免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回家后赶紧洗脸,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禁食刺激性食物,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如果“癣”已出现,应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用药。
■ 春游踏青防过敏 春游中,人们常会吸入一些草木散发出的“天然活性物质”及随风飘扬的花粉、柳絮、浮尘等过敏原,引起鼻痒、流清涕、打喷嚏,气紧、胸闷、哮喘,严重时还产生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等症状。还有些人喜欢采摘奇花异草,并爱不释手,从而引起意外的中毒。因为有不少鲜花含有毒素,可使人中毒。因此,春游踏青者最好随身携带一些抗过敏药;对花粉过敏者不要拈花惹草;中午日晒最强,花粉放出量最多,空气中飘散也多,此时最好别外出。一旦发生过敏及中毒,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 油菜花开防癫狂 “菜花黄,癫子忙”,这句俗语道出了精神病易在春暖花开时复发的发病规律。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在每年3-5月份最高。研究表明:当气温高达26摄氏度,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的精神容易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极易发怒,当气压下降、天气阴沉时,又会陷入沮丧、抑郁的精神状态;多风的春天,空气中负离子大大减少,正离子猛增,影响了人体内生化过程,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春季还容易发生低频风,对人体中枢神经有破坏作用。精神病患者对春季的天气变化特别敏感,可表现出骚动不安、发怒狂躁或抑郁、痴呆等症。因此,春季应特别注意预防精神病人的病情复发。要按时给病人服药,保证足够睡眠,维持良好心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就医。